首頁 > 要聞 > 正文

監督員上門“找茬” 墨江縣為鄉村產業發展安上新“探頭”

發布時間:2024-01-28 11:19:09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時下,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大寨村種植的小香菌長勢喜人,已進入采摘期。種植基地里,農戶們穿梭在菌壟間,有的忙著采摘裝筐,有的忙著記錄收購情況,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村里有了產業發展陽光監督員,從小香菌種植到采收都有人來看、來管。你們看這小香菌長得多好,肯定能賣上個好價錢……”

面對前來走訪的紀檢監察干部,剛剛采收完小香菌的村民羅勇高興地拉著大家說個不停。如今村里產業發展有了陽光監督員隨時上門幫忙“找茬”,大家對于發展產業的信心和奔頭更足了。

鄉村振興,產業要先行。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墨江縣牢牢牽住村集體經濟這一鄉村振興的“牛鼻子”,立足實際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持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形式多樣的村級經濟聯合社隨之應運而生。

“農村集體‘三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容易滋生腐敗、激化農村干群矛盾的重點領域。”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

縣紀委監委聯動縣農科局、縣財政局等行業部門,對全縣各鄉鎮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發現部分鄉鎮村級經濟聯合社存在經營收入入賬不及時,實際經營收入和賬戶資金不一致,具體運行中關鍵環節監管不到位和沒有規范的監管辦法等問題。

怎樣保障村級經濟聯合社安全高效運行情況,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墨江縣紀委監委充分調動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力量,推動建立凝聚縣鄉村三級監督合力的“1+N”工作機制,即:由縣紀委監委統籌抓總,明確“1”系列規范流程上的具體舉措,督促指導鄉鎮紀委有效履職;各鄉鎮紀委結合實際探索“N”種履職方式,并加強對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指導,把監督“微探頭”直抵基層治理“第一線”。

產業發展陽光監督員就是通關鎮紀委的一個思考和實踐。在規范各村村級經濟聯合社運行中,通關鎮紀委發揮村級監事會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村民代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探索組建產業發展陽光監督員,以“嵌入式”貼身監督,對村級經濟聯合社運行、資金分配使用、產業政策落實等情況進行全程監督。

“現在村民發展的熱情很高,老百姓非常信任我們的干部,大家有信心把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通關鎮紀委書記介紹,通過陽光監督員全程參與日常監督,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村級經濟聯合社各環節管理有效、公開透明,著實給群眾大力發展產業吃了顆定心丸。

2023年,大寨村經濟聯合社采取“黨組織+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實行“統一采購菌棒、統一組織生產、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管理模式,投入43.46萬元,新建小香菌基地400平方米,預計每年可采收小香菌2萬公斤,產值60萬元,實現集體和農民增收有準頭、富起來的鄉村發展有勁頭。

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集體的家底子“厚”起來了,監督更不能缺位。墨江縣紀委監委將把村級監督與基層治理相融合,用好村務監督委員會、產業發展陽光監督員等力量,讓群眾的事群眾一起議、群眾的事群眾一起監督,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羅媛華 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