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何天華 通訊員 陳雪梅
云南省宜良縣紀委監委緊盯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薄弱環節及時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壓緊壓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監管責任,以強有力監督守護綠水青山。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到柴石灘水庫了解相關情況。易盛芳 攝
云南省陸良縣紀委監委聚焦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開展專項監督,靶向糾治職能部門責任界定不清、推諉扯皮,以及有關干部敷衍塞責、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在龍海鄉花木山林場向護林員了解相關情況。王勇 攝
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國之大者”,瞄準重點問題,推進生態環保領域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壓緊壓實生態環保責任,督促職能部門認真履職盡責,切實推動問題整改到位,做實做細生態環保領域日常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改善。
緊盯重點問題,強化責任落實
完成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36座,查處監管失職失責問題1件,黨紀政務處分7人,問責2人;在長湖、圭山、大可等鄉鎮新建集鎮污水處理設施,查處黑臭水體整治過程中違反工作紀律問題1件,黨紀處分1人;召開河(湖)長制專題會,查處河(湖)長履職不到位問題1件,黨紀處分1人……云南省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組深入石林彝族自治縣,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經核實,相關環保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一項項整改工作得以落實的背后,是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督促相關部門單位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以良好的政治生態守護“綠水青山”自然生態,為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添磚加瓦。
去年2月,云南省委印發“政治監督護航行動”工作清單,將加強生態環境領域政治監督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列出任務清單,明確工作措施,統籌推進,分步實施。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工作清單,把握重點任務,強化監督措施,貫通監督力量,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壓緊壓實生態保護責任,護航生態文明建設。
2023年11月1日,景東彝族自治縣紀委監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前往無量山腹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監督檢查工作。
在黃草嶺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王國文的引路下,紀檢監察干部來到菊河段水域,察看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環境保護等相關情況。
“我們堅持一線工作法,深入河流沿線、水庫、無量山保護區、退耕還林還草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監督檢查。同時,配合鎮紀委查處并推動解決水庫水源污染、砂廠環境污染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王國文介紹說。
景東縣紀委監委緊盯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縣、鄉(鎮)、村三級聯動監督,構建由紀檢監察室統籌指揮、鄉鎮紀委深入核查、村務監督委員會積極配合的“縱向到底”監督網格,聚焦生態環境重點領域、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對生態環保領域開展專項監督,打通生態環保監督“最后一公里”。同時,以一輪專項監督檢查、一批線索集中處置、一批問題集中整改等為抓手,聚焦整改落實、制度完善等方面問題,對綠美行動、河湖長制、林長制、耕地保護整改工作等落實情況開展精準監督,將生態環保責任壓緊壓實。
壓實責任既要找準問題,也要精準糾治。昆明市五華區紀委監委成立生態環境專項監督工作領導小組,緊盯區內生態環境、河湖長制、林長制、耕地保護等重點事項,對環評審批、監管執法、資金項目等重點領域進行點題監督。同時,以聯席會商制度構建全域排查、全程監管、全方位治理的監督體系,從嚴查糾生態環保領域失職失責行為。點題監督開展以來,該區紀委監委共發現問題26個,提出意見建議20條,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3份。
壓實派駐監督,推動整改到位
“迴龍水庫和路德水庫周邊怎么都有個小寨村?兩個水庫的檢查記錄還都寫著‘小寨村存在廁所污染問題’。”去年年初,硯山縣紀委監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時,發現迴龍水庫和路德水庫檢查記錄填寫一致。
通過走訪群眾,監督檢查組發現迴龍水庫周圍并沒有小寨村,也沒有廁所污染問題,于是將該問題定為“執法(檢查)作風不嚴不實、走過場”,并反饋至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
“問題發生后,我們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同時,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全面壓實責任,推動整改到位。”駐縣衛生健康局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說,在紀檢監察組的監督推動下,州生態環境局硯山分局對檢查記錄進行了更正,對檢查不認真、敷衍了事、走過場的相關責任人開展提醒談話。同時,印發《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網格化監管實施方案》等,護航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派駐機構具有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監督的優勢,掌握駐在單位情況更全面,更容易及時發現和處置問題。”云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推進生態環保領域監督過程中,全省各地派駐機構注重發揮貼身監督優勢,當好監督“探頭”,推動問題真改實改徹底改。
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注重發揮一線監督作用,去年8月,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開展督察工作期間,組建監督檢查組到文山州、曲靖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開展“嵌入式”監督檢查。同時,對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開展現場監督,了解核實整改落實情況,推動問題整改到位。
“最近一次巡護巡查是什么時候?多久做一次監測記錄……”去年國慶節前夕,迪慶藏族自治州紀委監委駐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來到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嵌入式”監督檢查。
2023年以來,駐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共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檢查5次,提出工作建議12條。
“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我們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管理責任,加大對納帕海濕地的保護力度。”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種類達210種、獸類25種、魚類12種。
做細日常監督,維護群眾生態福祉
碧空澄澈、青山映水。1月4日,正在巡河的郎學松用手機記錄下了這如畫的風景。郎學松是昭通市威信縣紀委監委赤水河流域網格化監督工作專班成員,兩年來,水天一色的美景成了他手機相冊里的“常客”。
“以前的河里總有垃圾,但現在,河底青苔清晰可見,水中魚兒暢游,岸上飛鳥成群……”郎學松見證了赤水河的變化。
這一系列變化,離不開昭通市紀委監委和威信縣紀委監委的聯動監督。昭通市紀委監委統籌市、縣、鄉、村四級監督力量,啟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網格化監督行動,構建“專項監督—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常規監督—復盤回看”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列出監督重點清單,點對點開展監督,形成市縣專項監督、鄉鎮責任監督、村組具體監督、群眾自發監督的全域監督格局。
在全縣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威信縣境內新建了3個污水處理廠,4個生活垃圾熱解站也逐步投入使用,從污水直排河道到筑起綠色防線,從“一河之治”到“全域聯動”,縣內水域水質明顯改善,實現了“水清河暢魚肥美”的生態愿景。
“果哈峽河段多年不見的鳥、魚、蟲又回來了……去年4月,赤水河流域兩個河段被評為云南省省級美麗河湖。”郎學松介紹,赤水河威信段沿岸又增加了3個國家3A級景區,村民們端起“生態飯碗”,腰包也鼓了起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強化生態環保領域日常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改善。
1月6日,玉溪市江川區舉行了星云湖魚類生態調控收益資金發放儀式,將2023年生態調控產生的收益扣除成本,向沿湖13個村(社區)發放收益資金10萬元。
江川區紀委監委突出生態環保這一重點開展政治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實施星云湖魚類生態調控,取得了水質保護和群眾增收“雙贏”局面。
“去年以來,江川區改革捕撈方式,以國有平臺公司為主體,按照‘捕大留小、科學放流’的原則,實施魚類生態調控,達到‘以魚控藻、以魚凈水’的目的。”星云湖管理局局長楊智然表示。
“我們聚焦產業結構調整,‘室組地’聯動,對行業管理部門和沿湖鎮村落實星云湖保護治理工作開展專項監督和‘點題’監督。”江川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針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職能部門對星云湖周邊旅游、種植、養殖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打造品牌效應、提升全域生態價值為方向,對傳統的開漁節進行升級,促進湖泊漁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接下來,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以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為重點,統籌各方監督力量,持續推進生態環保領域日常監督,做實做細專責監督,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