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春走基層 | “瀾湄快線”,出發!

發布時間:2024-02-20 10:23:08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新春走基層 | “瀾湄快線”,出發!

中老鐵路“貨物春運”見聞

滿載榴蓮、山竹等水果的“瀾湄快線”列車駛入云南省昆明市王家營西集裝箱中心站。王潘博 攝

2月4日,立春。如往常一樣,張德歡早早來到云南省昆明市王家營西集裝箱中心站,這里是中老鐵路的貨運集散地。當天早上6點左右,裝載著泰國榴蓮、山竹的“瀾湄快線”抵達王家營西站,不久后開始了卸裝作業。

作為往返于老撾萬象和中國昆明之間的國際貨運列車,“瀾湄快線”26小時即可由萬象抵達昆明,由于到貨時間可控、通關高效、運行速度快,受到國內外諸多貨運商歡迎,貨運范圍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來自湖北的張德歡便是受益于“瀾湄快線”的貨運商之一。在昆明待了24個年頭的他干過制造業、從事過礦石貿易,“瀾湄快線”開通不久,張德歡看到了發展冷鏈運輸的機會,毅然決定轉行到東南亞水果進口貿易中。

“相比普通鐵路運輸不準時、公路運輸容易堵車等,‘瀾湄快線’定時定點、高效穩定的運輸模式,在冷鏈運輸中具有很大優勢。”張德歡說。

記者日前在王家營西集裝箱中心站采訪時看到,現場不斷有冷鏈卡車往來運送“瀾湄快線”上的集裝箱。由于場站采用信息系統管理運營,卡車可精準定位接貨點位,抵達兩三分鐘后,列車上的集裝箱便能被起重機轉移至卡車上,集裝箱全程不落地。

當天,張德歡的8輛冷鏈車也在繁忙作業中,沒過多久,便陸續開往離中心站不遠的貨場,那里也是張德歡每天的“戰場”。在貨場,他將根據客戶需求,指揮工人將不同水果重新裝車,配送至國內多個地方。

自從干了這一行,張德歡每天起早貪黑,最忙的時候,凌晨一兩點才能回家。“物流運輸就是和時間賽跑,每天都有貨到,當天的活必須當天干完。”由于每天要上下車很多次,即使在冬天,他也習慣穿一身輕便運動裝。

中午12點,一輛載滿泰國榴蓮的貨車即將從貨場發往廣州。“這車榴蓮已經預售出去了,第二天就要在廣州市場售賣,因此要優先配發。”張德歡告訴記者,臨近春節,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8輛冷鏈車的水果都要在當天發出。

趕在年前分撥掉最后一批貨,張德歡就可以放心地踏上回鄉的旅程。新的一年,他計劃購置更多專柜,進一步擴大運輸規模,“今年會比去年更忙”。

隨著“滬滇·瀾湄線”“瀾湄蓉歐快線”“中歐+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瀾湄快線”正不斷輻射延伸,帶動國際物流黃金大通道加速建設。隨著開行次數的增加,同樣更加忙碌的還有火車司機張振濤和郭臣斌。

1月31日傍晚6點,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磨憨鐵路口岸的一間派班室里,29歲的張振濤和24歲的郭臣斌正準備接班,為運送中老鐵路“瀾湄快線”的國際貨運列車做準備。填寫車次信息、核對運行揭示、評估行車風險、進行車前檢查……40分鐘后,這對年輕的司機搭檔出發了。

作為跨境列車,“瀾湄快線”實行分區段運行。中國境內的磨憨至玉溪南段,是張振濤和郭臣斌負責的行車區間。兩地南北相距500多公里,溫差橫跨兩個季節,司機班組冬季隨身攜帶的行李箱里常備著兩套制服,一套冬裝、一套春秋裝。當天的接班時間正好是“飯點”,二人提前從食堂打好盒飯,打算利用中途列車停檢的間隙,在車上解決晚飯。

和普通貨運列車相比,“瀾湄快線”時速達到120公里,運輸速度大大提高的同時,駕駛難度也隨之提升。

“線路上出現坡道變化時,列車時速需下調至75公里,由于時速高,下調難度更大,操作精細度也更高,不僅要提前計算好距離,還要選擇合適的控速方式,這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張振濤說。

中老鐵路上開行的列車一般配備兩名司機,司機負責駕駛,副司機負責配合司機執行好瞭望、“呼喚應答”等作業標準。張振濤和郭臣斌搭班時間雖不算長,卻已有了默契。在副司機郭臣斌眼中,“濤哥”不僅很穩,也很有責任心:“我們既是師徒,也是朋友。”

中老鐵路國內段橋隧比高達87%,給駕駛和瞭望都增加了難度。“隧道一多,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在長一點的隧道里待久了,會分不清是白天還是黑夜。”5個多小時的行車時間里,張振濤需要保持高度專注,郭臣斌會通過呼喚應答來判斷他的狀態。“當他應答的聲音有點小時,猜測他可能是有點累了,我就會給他倒杯水,幫他調節一下。”郭臣斌說。

火車司機人隨車走,上夜班也成了常態。次日凌晨4點,兩人把機車駛回玉溪南,辦理完交班手續后回到宿舍已是5點,10多個小時后,新一輪班次又在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