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共產黨員廉潔故事 | 脫下西服換農裝

發布時間:2024-04-05 14:52:16   來源:省委黨史研究室

開欄語:為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省紀委監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開設“共產黨員廉潔故事”學習專欄,在“清風云南”微信公眾號、省紀委監委網站推出革命先輩、時代楷模等勤廉典型事跡,深挖本土元素講好廉潔故事,引導全省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廉潔基因,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濃厚氛圍。

李鑫,云南龍陵人,1897年生。先后就讀于東南大學和北京農大,積極參加新滇社的活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回云南工作,同年11月領導成立中共云南特別支部,是中共云南地方組織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國民黨云南臨時省黨部(左派)執行委員、云南省農民協會主席、中共云南省臨委委員、迤南區委書記等職。

李鑫(1897.10.12—1929.05.16)

脫下西服換農裝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猶如今日生;以前吃酒吃煙,今后重新做人,把一生交給黨。”

這是李鑫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說出的感言。從那時起,他在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不斷錘煉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始終保持著務實、清廉、儉樸的優良作風。

為了黨的事業,李鑫辭去教職,脫下筆挺的西服,投身到農運和工運中。他身著粗舊農裝,足穿草鞋,頭戴窩陀篾帽,肩掛簡單行李,徒步往來于個舊、蒙自、石屏、建水、文山、馬關等縣的廣大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開展黨的各項工作。培訓干部時,李鑫強調要革命就不怕艱難苦楚,要做工農運動,就得接近工人、農民,同他們生活在一起,才能了解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組織他們起來斗爭。他以身作則,執行黨的紀律,教育黨員“同志們既然都宣誓入黨了,就是一個正式的黨員,在隱蔽的情況下做黨的工作,出入別人家對于黨來說是有害無益的。”他曾嚴肅批評過警惕性不高、麻痹大意的黨員。

1928年5月4日,中共云南臨時省委書記王德三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就云南農民運動的開展情況專門提到:“李鑫同志是最切實、最努力的同志,他曾經把衣服、書籍賣了來維持農運。”

(李鑫深入礦山工作,版畫)

個舊錫礦是云南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黨組織很難打入的地方。礦山老板擁有私人武裝,有打罵槍殺工人的自由,對工人采取奴隸式的管理,平時想到接近礦工和他們居住的地方都非常困難。李鑫向黨組織請求到個舊礦山開辟工人運動。為了接近工人,李鑫未到礦山之前,就在蒙自小東山一帶鍛煉,赤腳走路,在太陽下暴曬,并用河砂擦糙皮膚,蓄起胡子。斯文英俊、一副書生相的李鑫,完全變成了一個飽經風霜、苦役多年的礦工形象,即使與他很熟的同志、朋友,都很難辨認出來。

到個舊礦山后,李鑫化名施鴻祥,在馬拉格礦區當索道工,他和工人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每天吃的是霉爛粗糙的“三子飯”(即摻滿砂子、石子、稗子的米飯),穿的是破爛不堪的麻布衣,干的是超體力的牛馬活,過著洗臉就無湯喝的生活。他跟一起進入礦山當砂丁的同志說:“不能因為苦累只顧休息而忘了工作。”一有機會,李鑫就從談家常開始,了解工人疾苦,啟發他們的覺悟,還用通俗淺顯的語言文字或流傳于民間的山歌、小調宣傳黨的主張。通過艱苦細致的工作,李鑫贏得了工人們的愛戴和信任,工人們親切地稱他“施大爹”。

短短幾個月里,李鑫雙眼紅腫,全身長了膿疥,痛癢難熬,身體受到很大的摧殘。上級黨組織和同志們十分關心他的健康,極力勸他換個地方調治一下。他卻樂觀地表示說:礦山的工作、生活是艱苦的,其他同志去照樣艱苦,何況我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準備,才打了進去,換人又要從頭開始,況且身體也不一定吃得消,那就不必了,不管多么艱苦,我都堅持在那里,直到取得工人斗爭的勝利。

1929年5月16日,李鑫被敵人殺害。他犧牲時,身上穿的破麻布衣,腳上穿雙草鞋,沒有留下什么東西。

很多認識李鑫的同志,在后來的回憶中,無不對他充滿著贊賞和欽佩。“當時云南地下黨員,最完整的就是李鑫。”“我認為他是我們當時革命隊伍中最無私心雜念的一個好同志,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考慮個人的利益,整天踏踏實實地埋頭工作,不浮夸,也不喜歡別人浮夸。”“他不考慮自己,不怕一切,完全把自己貢獻給黨的事業。”……(設計:吳劉繼  張藝文  作者:張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