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受高溫天氣影響,我省部分地區出現河塘水位下降、水源地及水庫蓄水萎縮,昆明、紅河等一些縣區甚至出現農業生產缺水等情況,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聞“旱”而動,迅速調整監督重點,將監督助力抗旱保民生作為當前重點任務,及時組建督查組,對抗旱保春耕工作開展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持續壓緊壓實主體責任、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
紀檢監察干部走村入戶,以查閱資料、實地走訪、隨機抽查等形式開展監督檢查,聚焦群眾“心事”,第一時間直插田間地頭、溝道水渠,了解春耕生產和群眾生活用水情況,督促落實抗旱工作主體責任,加強應急值班值守,同時監督農業、水利等部門強化統籌協調和綜合調度,采取購買維修泵機提灌、開挖集水池溝渠蓄水、組織群眾開挖抗旱機井取水等措施及時解決農田灌溉缺水問題。
同時,把監督檢查貫穿于抗旱工作全過程,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急切問題,督促責任落實、強化部門聯動,凝聚防旱減災工作合力,全力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和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堅決筑牢民生防線。
宜良縣紀檢監察機關聯合相關部門組成監督檢查組,下沉一線、靠前監督,強化對政策制定、項目落地等方面的監督,層層壓實抗旱保供水責任,切實為抗旱保供水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圖為監督檢查組到南羊街道五星社區了解相關情況。通訊員 易盛芳
吹響抗旱“監督哨”
與民同心,為民解憂。
4月11日,走進昆明市盤龍區雙龍街道辦事處麥地沖社區時,一番喜人的景象映入眼簾:飲水區水源充足。當地群眾高興地說,這是片區抗旱補水連通工程投入使用帶來的“福利”。
像麥地沖社區一樣,黃龍水庫片區供水工程和鹽節水庫雙玉水廠抗旱補水連通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周邊兩萬余人的生活用水及1.545萬畝耕地的農灌用水問題。
今年初,旱象初現,盤龍區紀委監委果斷決策,與水務、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相關單位組成聯合監督檢查組深入松華壩水源保護區一線,聚焦抗旱減災保民生工作開展專項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指導涉農街道和水庫管理單位因地制宜,制定“一庫一策、一塘一策、一點一策”蓄水保水措施,加快推進抗旱應急保供水工程項目建設。
“沉下身子,竭盡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領導干部的身影。所有紀檢監察干部靠前監督,現場提醒、現場督辦,需要協調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反饋并督促落實整改措施。
對因季節性缺水導致用水困難的社區,及時督促水務部門聯合街道、居委會組成抗旱應急隊伍,適時調集移動泵站、移動發電車、抽水機等抗旱物資設備開展抗旱,全力保障人畜飲水安全和生產生活秩序。
在地處金沙江流域干熱河谷氣候地帶的昭通市巧家縣,開春以來一直高溫少雨、河流縮水,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短缺、農作物受旱嚴峻。
面對旱情,全縣17個鄉鎮(街道)紀(工)委聞令而動,充分發揮監督前哨作用,督促轄區實行“周調度”工作機制,動態監測水情旱情,監督推動籌措抗旱應急資金共計1674.74萬元,清淤除障1.56萬立方米,搶修加固干渠14公里。
為壓緊壓實縣級部門主管責任,該縣紀委監委從相關紀檢監察組抽調3人到水務局聚焦管水、供水、節水等關鍵環節,督促優化蓄水方案,做好引水入庫入塘工作,監督推動全縣46座水庫塘壩蓄水2794.64萬立方米。同時,聚焦農作物田間管理和播種指導、農業保險理賠、農資應急準備等情況進行全面抽查檢查,督促農業部門切實履職盡責,確保抗旱保水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我家的水窖灌滿了水。”巧家縣爐房鄉荒田村村民施啟祿說。這是巧家縣紀委監委在發揮鄉鎮監督前哨和派駐貼身監督優勢的基礎上,統籌整合監督力量,進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取得的實效。目前,全縣已開展專項監督檢查3次,發現并整治問題隱患4個,全力保障群眾喝上“放心水”。
自旱情發生以來,巧家縣每個鄉鎮村組都有干部群眾忙碌的身影,在旱情較重的村組,總能看到紀檢干部與群眾一道,在炎炎烈日下揮汗如雨地幫助抗旱。巧家縣紀委書記楊智誠深有感觸地說:“關鍵時刻紀檢干部就要先站出來。”
打好監督“主動仗”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旱魔不斷肆虐。四月初,紅河州再次拉響警報,全州10個縣市出現不同程度旱情,44個鄉鎮182個村因旱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13.41萬畝,各地紛紛告急……
面對嚴峻的抗旱形勢,紅河州委、州政府把推動落實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州紀委監委打好抗旱監督“主動仗”,緊盯城鎮供水調度、農業生產灌溉、水庫應急調水、抗旱應急工程建設等“供水、管水、補水”關鍵環節靠前監督。
“不論困難有多大,紀檢監察干部都要與黨員站在前頭。”紅河州紀委監委負責人說。為此,該州統籌監督力量,運用“1+1+3+N”監督全鏈條抓好責任落實,州縣同步監督逐級落實部門主體責任,“組組”聯動監督強化部門協同,確保責任環環相扣、工作無縫銜接,強化抗旱保供水服務保障,以督促干確保“為有源頭活水來”。
“全州可用抗旱機電井304眼,現已啟用164眼;去年完工95件抗旱應急工程,今年已啟動66件……”在該州農業農村局,駐局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監督“前哨”作用,協同相關縣市紀委監委派駐水利部門紀檢監察組,奔赴蒙自市小東山水廠、個舊市主城區、瀘西縣等抗旱工程項目建設一線開展監督檢查。
除了飲水安全,旱區群眾最關心的莫過于春耕作物的灌溉用水。紅河州紀檢監察機關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神經末梢”作用,定期摸排上報抗旱保灌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專項監督檢查組收集整理匯總后,不定期帶著問題下鄉,現場提出整改要求,明確整改時限,壓實整改責任,確保調水、護水、保水等抗旱保灌溉工作有序推進。
在曲靖沾益區,紀檢監察干部在菱角鄉小卡郎村走訪群眾時,得知當地中村村民小組生活用水較為困難,立即約談提醒鄉黨委政府,督促其協調附近的消防救援隊出動2輛拉水車,從漁洞水庫取水,為距離水庫較遠的村民送水近50立方米,臨時解決中村村民小組84名群眾、31頭牲畜的用水難題。
抗旱對農作物是一次自然考驗,對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責也是一道考題。沾益區紀委監委督促各鄉鎮(街道)建立抗旱保苗“一把手”責任制,重點監督城鎮供水精細化調度、農村抗旱應急調水、保供水措施等工作落實情況。
“我們已籌措資金購買抗旱設備。”沾益區西平街道九龍社區監委會主任趙勇在接受區級督查專班巡查時表示,全村已籌措6.78萬元購買2臺引水設備,從九龍水庫取水灌溉1500畝農作物。不僅如此,還對抗旱資金使用情況、投入勞動人員名單等進行了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開源更需節流。沾益區優先利用已建大中型水庫和引調水骨干水源工程作為農村供水水源,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推進中央水利發展資金305萬元用于58件集中供水工程維修養護、14件農村供水工程水質提升,開辟水源42處,延伸管網40.3千米,投資8204萬元組織實施55件抗旱應急工程,提升66件小型水庫增效蓄水、通渠保灌能力。
在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推動下,發放了供水服務電話卡97580戶,制定“紅、黃、綠”三色抗旱應急工程布置圖、責任圖和蓄水圖,精準掌握轄區庫塘蓄水、工程實施、應急責任等情況,采取蓄、引、提、調、節等措施,有效保障了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
打贏保灌溉“攻堅戰”
與民同行,共解民憂。
面對日益加重的旱情,所有人只有一個念頭:將旱情控制住,將損失降下來。在楚雄州永仁縣云南秀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通過數字孿生平臺查看灌區用水情況,并實時通過電腦遠程操控灌區閘閥實現調水。
“哪個鄉要用水,管護人員就打開主閘閥,做到精準用水到田間地頭。”公司負責人向監督檢查組介紹,為了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永仁縣通過“小型水庫+灌區物業化改革”等模式盤活全縣水利工程,讓管水用水插上科技的“翅膀”。
針對旱情的持續發展,楚雄州構建左右銜接、集成聯動的“大監督”格局,該州紀委監委與業務部門建立密切的溝通協商機制,實現信息共享互通,圍繞監測預警、水源調度、科技措施、抗旱保收等責任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以監督合力確保每一滴水用在“刀刃”上。
該州還啟動抗旱保供水專項監督,對抗旱保水各職能部門和責任單位組織領導是否到位、抗旱保水工作統籌調度是否有效、工作機制是否順暢等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壓實相關職能部門和屬地政府的管理責任,打好農業生產保灌溉攻堅戰。同時,聯合審計等職能部門,建立救災資金專項監督機制,根據項目類型,緊盯時間節點,圍繞抗旱救災資金撥付、使用、監管等重點環節,實施檢查組共派、清單共建、整改共促,聯合開展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嚴防挪用、截留等違規行為。
截至3月底,楚雄州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828.47萬元、抗旱人數3.36萬人、抗旱設備3112臺(套),累計完成澆灌面積8.8萬畝,解決了6.4萬人、3.1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全州旱情處于可控狀態。
在玉溪市紅塔區和華寧縣,紀檢監察機關以清廉云南建設“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為抓手,依托“片區協作”“室組地”聯動機制,下沉田間地頭,實地聽民聲、訪民情、解民憂。針對花農和花卉種植企業反映的旱情問題,緊盯抗旱保供水責任落實、物資保障、一線人員履職等重點環節,督促各級各部門落實抗旱措施,保障萬畝花田不減產少減產。
在一線監督的基礎上,紅塔區紀委監委督促水利部門組建抗旱保供水工作專班,建立健全“周報周會商”機制,每周召開一次旱情研判會,對旱情動態、飲水困難人口、抗旱投入和抗旱措施落實等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通過研判會商,出臺“一村一策”“三先三后”“控高積微”等用水制度,解決花卉種植等10余個用水困難問題,切實保障用水調度科學。
華寧縣紀委監委以“小切口”做實標本兼治,把制度建在群眾身邊,暖在百姓心中。針對盤溪鎮磨沙塘村委會泵站管理混亂,黨總支原書記范某自行保管水費,并將部分水費收入占為己有的案件,華寧縣紀委監委注重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對盤溪鎮內41個村集體抽水站進行監督檢查,通過督促建立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強化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將抽水站的運行置于監督之下,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引來花田“解渴”水,“甘露”沁潤民心田。面對高溫天氣的“烤”驗,全省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立足崗位職責,強化監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發力,督促相關部門嚴格履行主體責任,確保困擾群眾的難題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同時,把監督檢查貫穿抗旱減災全過程,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和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全力以赴抗旱災、保民生、助生產。(汪波 王國敬 羅榮梅 張路平 劉俊寶 鄧永平 葉向暉 任泙樺 雷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