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共產黨員廉潔故事 | 一張留言條見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發布時間:2024-04-26 17:10:49   來源:省委黨史研究室

普朝柱,玉溪市華寧縣人,新中國成立前在昆明讀高中,參加過愛國學生運動。1947年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學生時代就積極參與愛國學生運動,投身爭取云南人民解放的武裝斗爭,新中國成立后在縣、地、省等各級重要崗位上擔任領導工作,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使他養成了誠懇待人、嚴于律己、廉政勤政、生活儉樸的優良作風,他以自己的言行在群眾心目中樹立了一個黨的領導干部的良好形象。

原中共云南省委書記普朝柱同志(1929—2002)

一張留言條見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小劉、小董注意掌握,我不認識此人,也不知從哪里攀上的親戚。這種攀親戚、找靠山、吹噓自己、伸手要官的品格非常討厭,當個什么局長就用過了頭,今后不準這樣的人進我的門,見了就惡心。”在中共華寧縣委、城區區委紀念館(普朝柱故居)里,陳列著一張原中共云南省委書記普朝柱同志寫的留言條,這是1991年的一天,一位仗著是普朝柱家的遠房親戚跑到他的家中,直言希望普朝柱對親戚要給予關照和提拔,普朝柱非常氣憤,直接就將該人轟出了家門,并給身邊工作人員劉明和董勝留下這張紙條。這張留言條反映了普朝柱對搭天線、走后門、跑官要官的歪風邪氣深惡痛絕的崇高品質。

普朝柱雖然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但他十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時刻關心群眾疾苦。誰有問題找到他,他總是親切地接待,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相處得像一家人。他的警衛員曾由衷地稱贊說:“從沒有看見過這樣的首長和夫人,平易近人,待人好,很關心我們。”因公外出,他不喜歡前呼后擁,總是要求輕車簡從,出差途中偶有閑暇,或是讀書、或是與隨行人員下棋。每到一處,都盡量不去驚擾當地干部群眾。下鄉調研途中,如遇進餐時間,為了不麻煩別人,他往往就在路邊飯館簡單就餐,他喜歡吃米線,也就經常以米線“解決問題”。用他的話說:“只要能吃飽就行了,決不允許大吃大喝,更不允許鋪張浪費。”

普朝柱同志下鄉調研途中,和工作人員一起席地而坐吃工作餐。

普朝柱到省里工作后,有人建議他多用自己熟悉的人,但他沒有接受這個意見。他常對身邊人說:“職務越高擔子越重,要把工作做好,為人民服務。任人唯親是一種陋習,要革除它,每個人都有這種責任。”他曾與長城中學的校友們約法三章:凡是公事他一概不受理,按程序辦;凡屬私事,如工作調動、職務升遷、住房、入學等,他概不介入;他僅是以一個普通校友身份參加校友聚會,活動經費平攤。他這樣說,也這樣做到了。在有聯系的300多名校友中,他從來沒有受托或利用自己的名聲和影響為校友辦過一件利己的私事。

普朝柱對妻子體貼、愛護,無微不至,對子女也疼愛有加,但要求非常嚴格,從來不做無原則的事,從未利用自身職權給子女安排工作,也沒有給妻子搞特殊化。子女從不利用他的影響搞“沾光”的事,反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妻子早在1952年時就是行政22級的科級干部,直到1987年退休前還是行政19級的一般干部。

擔任云南省省長、省委書記的13年間,普朝柱深受全省各族干部群眾愛戴,群眾對他格外親熱,都親切稱呼他為“阿波老普”(老普大爹),而不是“普書記”。(黃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