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共產黨員廉潔故事 | 永葆本色勵后人

發布時間:2024-05-17 16:18:57   來源:省委黨史研究室

查玉昇,1914年生,安徽六安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副軍長、軍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等職。查玉昇少將一生馳騁沙場,衛國戍邊,但他最常說的卻是樸實的一句話:“我是貧苦出身的普通人,不能忘本”,并以此要求家屬,留下了很多佳話。

查玉昇(1914—1998)

查玉昇一生簡樸節儉,兩袖清風。他一日三餐都是簡單的家常便飯。家里人多,經常菜一上桌就被兒孫們吃光了。每有一兩樣好菜,他自己舍不得動筷子,先讓孫輩們大快朵頤。桌子上掉了飯粒,他總是很自然地撿起來吃。在他的要求下,家里人不剩飯菜,誰掉了飯粒誰撿起來吃掉,形成了珍惜糧食的好習慣。1965年,查玉昇調昆明軍區工作時,戰士們給新來的副司令員搬家,卻看到他的家當僅有兩口木箱、兩個馬褡子。戰士們都很吃驚。以后幾十年,查玉昇家的家具都是50年代昆明軍區成立時制作的,一直沒有換過。后來,他安徽老家的兩個侄子來昆明,以為查玉昇是共產黨的大官,一定很富有,卻發現他們的叔叔除了公家的房子和營具外什么也沒有。

查玉昇堅持不搞特殊化,并以身作則。1983年初,昆明軍區貫徹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四化”方針,進行干部大調整。他的5個子女都在部隊工作,查玉昇特別告誡孩子們:“決不能向組織上伸手要官。你們工作得好,組織上提拔你們當官,你們就盡力盡職,當個稱職的清官,千萬不能當貪官。”一次,小兒子查振國所在部隊領導給查玉昇打電話,就查振國工作安排問題征詢他的意見。查玉昇很不高興地回答:“我的孩子是你的部下,讓他干什么是你們黨委決定的事,沒有必要問我。我的孩子同平民百姓的孩子一樣,不能高人一等。我們共產黨人心中只能裝著四個字,無私為民。”

查玉昇嚴格要求子女,注重家風教育。孩子們開始懂事的時候,就聽人家說父親是大官,自己是高干子弟。查玉昇于是經常給他們講:“我是窮人出身,雖然現在我當了軍長,但是我們還是普通人。你們要學會干活,要節儉,要誠實,不要沾染那些公子哥兒游手好閑的壞習慣。”住在當時位于大理的軍部時,附近有好多地,查玉昇一有空就帶著子女們去地里勞動,除草、種菜、打杈、施肥,每天都要勞動四五十分鐘。一次,幾個孩子想坐父親的專車到下關。查玉昇說:“我同意你們去逛下關,但不能坐我的車。叫你媽媽給你們點錢,坐馬車去。”老伴張自強給了每個孩子兩元錢,讓上中學的侄子帶著稍大一點的弟妹3人坐馬車去。從大理古城到下關市來回50多里,10歲左右的4個孩子連坐車帶走路走了一天,又餓又累。查玉昇對自己和家人的嚴格家風可見一斑。在他的教誨下,子女們承襲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