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色韶光,駕車駛入臨滄市鎮康縣忙丙鄉,放眼望去,群山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齊地排列著,匯聚成藍色的海洋;光伏板下,一株株金銀花吐露芬芳。不久前,全省單體最大光伏項目在這里順利并網發電,360MW光伏復合項目全部建成投產,每年發電約5.85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19.7萬噸。
“忙丙屬于冷涼山區,傳統種植在這里產量不高,收成不好,是光伏項目的落地讓我們找到了致富‘金蛋’,帶動群眾增收的同時,也讓這荒山開滿‘致富花’。”忙丙鄉相關負責人熱情地介紹光伏項目落地帶來的變化。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主抓手。近年來,鎮康縣積極培育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為持續推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綠色之翼”,該縣紀委監委建立“專項監督+跟蹤服務”機制,護航光伏項目建設落地。
在這一機制的推動下,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片區協作優勢,采用“室組地”聯合的方式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將監督“觸角”延伸至項目建設的“神經末梢”,通過現場詢問、調閱資料、實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企業在辦理各類許可、施工推進中存在問題。
“光伏項目建設進展如何?推進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服務保障工作是否到位?”督查組將辦公會開到項目一線,與項目負責人面對面交流,聽取其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攻克難關,助力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該縣紀委監委始終堅持主動靠前監督,瞄準光伏項目推進環節,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樹立主動服務、陽光服務的意識,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在項目投產前,該縣紀委監委圍繞破壞營商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履職不力、吃拿卡要等關鍵環節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緊盯難點堵點痛點,全力疏通“中梗阻”。同時,將分包機制落實到光伏項目建設中,通過“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對項目建設實現清單化管理、圖表化推進、模塊化運行、機制化落實。
“光伏項目帶來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用在什么地方?多久公示一次?”
為守好群眾的“陽光存折”,該縣紀委監委緊盯光伏項目帶來的集體資金收入使用情況,持續督促完善資金管理制度,讓每一筆錢都“曬”在陽光下,維護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在緊盯項目進度和項目效益的同時,該縣紀委監委還高度重視項目區域植被和生態,督促同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讓綠色能源與綠色生態共存共贏。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監督關口前移,緊盯全縣新能源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廉潔風險點,以強有力監督助力新能源項目依規依紀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為全縣經濟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