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璧,云南龍陵人,1930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八期,1933年回滇軍任職。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受黨組織派遣回滇軍工作,1948年組織圭山、西山起義,成立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一支人民的軍隊”,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云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云南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主席等職。
朱家璧
點滴現清廉 一心只為民
作為領導干部的朱家璧同志,從不占公家便宜。有一次他到瑞麗出差,吃住都在生產隊招待所,當時的條件比較艱苦,為了改善大家伙食,他自己掏錢請警衛員買了一大塊豬肉,并親自動手切菜、烹飪,做了一盆香噴噴的紅燒肉,請大家共同品嘗。無論是出差下鄉,還是視察工作,朱家璧都是輕車簡從,只要條件許可,他都不麻煩地方搞接待。有一次他到文山視察工作,地方和部隊的領導臨時接到通知后,馬上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周密地安排了接待工作。當天,地方和部隊領導三番五次地詢問工作人員朱家璧到了沒有,可等到下午7點,還不見他的身影。后來才得知他是坐大客車來的,5點多鐘就到了文山,已住進軍分區招待所。按照當時的出差規定,朱家璧可以專車接送,負責接待的同志一直盯著經過路口的小轎車查看,他們沒想到,朱家璧會乘坐普通客車來,結果把他給接漏了。州委書記和軍分區司令員知道后急忙趕過去,書記提出請他到州委為他接風洗塵,他說已在招待所吃過飯了,就不麻煩了。朱家璧不但對自己要求嚴格,對身邊工作人員同樣要求嚴格,省委給他配專車后,每天下班駕駛員把他送回家后,車鑰匙必須放在他的桌上,防止亂用公車。每次出差離開住地時,他總要問工作人員或駕駛員住宿費交了沒有、伙食費和糧票交了沒有。
朱家璧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心里時刻裝著人民,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有一次,朱家璧到師宗調研,遇到當地農民在公路上打麥子,密密匝匝的麥秸鋪在公路上,影響了車輛的正常行駛,帶路的當地干部要讓群眾立即把鋪在公路上的麥子拉走,朱家璧攔住并深情地說:“你們不能這樣做,讓他們慢慢收,農民種出一顆糧食不容易,不能因為我的到來影響了農民的生產。”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他仍然積極為貧困地區辦實事。1990年10月,已屆80歲的朱家璧赴龍陵農村調研,他說:“解放這么多年了,龍陵的水利問題還沒有解決,許多地方人畜吃水都很困難,我心里十分不安,要盡快把情況弄清,拿出治理方案,抓緊時機向省委反映,爭取必要的資金,解決好龍陵的水利問題。”不幸的是,朱家璧在這次調研途中遭遇車禍,身負重傷,與傷病搏斗兩年后去世。根據生前的遺愿,朱家璧的骨灰被播撒到龍陵老家和他曾戰斗過的彌勒西山、路南圭山和陸良龍海山土地上,繼續守護著家鄉和老區人民。他用自己生命的最后燃燒,詮釋了他一輩子為民奉獻的無私精神。
1987年8月,朱家璧到宣威看望“一支人民的軍隊”老戰士
在朱家璧看來,清廉重在一點一滴,為民全靠一心一意,清廉、為民不是停留在嘴上的空洞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要用一件件小事來落實兌現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朱家璧這種點點滴滴現清廉、一心一意只為民的高尚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設計:吳劉繼 張藝文 作者:趙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