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靶向監督 南華縣護航村集體經濟“茁壯成長”

發布時間:2024-06-01 12:14:11   來源:楚雄州紀委監委

“我們把集體閑置資產盤活起來,趁著文旅產業火熱這股東風,美化環境、建起民宿,今年村級集體經濟可創收131萬元。在集體資產清理和項目建設過程中,縣、鎮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一直在監督指導,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清清楚楚……”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龍川鎮靈官社區黨總支書記深有感觸地說,組織在身邊、監督在眼前,發展集體經濟的底氣更足了,心里也更踏實了。

近年來,南華縣紀委監委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重要內容、關鍵環節跟進監督,在破解“怎么干”“如何管”上找準定位、精準發力。緊盯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集體資金管理使用、群眾增收受益等工作情況,把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結合起來,開展全過程監督,護航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干部,基礎在‘三資’。我們構建‘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聯動監督機制,對村級‘一肩挑’人員履職盡責、村集體‘三資’監管、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等情況開展聯合監督,進一步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

在村集體經濟發展、管理、使用過程中,縣紀委監委充分調動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和鄉村振興監督員等基層監督力量開展“貼身”監督。沙橋鎮沙橋村推行“清風議事”制度,將每一項用集體經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項“擺在桌面上”議,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鄉村振興監督“三員”和村民代表全程參與監督。羅武莊鄉紀委督促指導樹密鲊村通過把閑置的房屋出租、經營養牛場、入股企業等措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村“兩委”集體商議,用一部分集體資金為村里80歲以上老人繳納醫療保險以及實施農村污水收集治理,用集體經濟“反哺”于民。

為防止集體經濟組織“帶病發展”,縣紀委監委整合縣委巡察和縣審計局力量,“紀巡審”聯動對集體“三資”體量大、村集體經濟組織規模較大、信訪問題突出的重點村(社區)實施“提級監督”。在對村巡察前,有針對性地選取部分村(社區)進行提級審計,查找集體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巡察找準“靶心”,對涉及村級“一肩挑”人員和村集體“三資”的問題線索實行提級辦理。今年以來,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03個,查辦相關問題線索7件,立案查處1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人、組織處理13人。

去年以來,該縣12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2151萬余元,增長60%左右,20萬元以上的村有25個,曾經的“空殼村”鼓起了“錢袋子”。各村每年從集體經濟中拿出35%以上的收入用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群眾“小路燈”“小水管”等“微心愿”實現了村上馬上辦,更多村民享受到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為契機,聯合組織、審計、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和“三資”監管進行精準有效監督,切實守好看牢村集體“家底”,為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姚正芳 夏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