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預警顯示,這個社區涉嫌違規發放通訊補助、加班補助、安家費、評選服務明星獎勵等補貼獎勵,建議盡快交由巡察組掌握……”
“通過大數據,我們發現,這個社區沒有公車登記,但產生了公車費用,存在私車公養、虛假報銷油費等管理風險……”
這是昆明市西山區運用數據資源搭建監督模型開展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時,工作人員交流發現問題的一幕。
今年以來,西山區紀委監委以“惠民行動”為抓手,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大數據、信息化手段與紀檢監察工作深度融合,深化“點穴”整治,實行“一領域一專項、一行業一方案”,不斷掃除行業系統、重點領域頑瘴痼疾。
據悉,該區以“數據監督數據”的理念,建立“征集思路——搭建模型——核查預警——結果反饋——更新迭代”工作機制,通過建立監督模型,找出數據之間的關聯性,發現與規律、趨勢不符的異常點,及時預警,讓數據“開口說話”,讓線索“主動上門”。重點研究發現資金“體外循環”等依靠人力核查以及數據本身難以發現的腐敗問題,迭代升級數字監督方式,推動形成適合西山區紀檢監察工作實際的數字化監督格局。目前,共搭建監督模型16個,累計產生預警信息6860條,其中,“水電費波動發現套取資金、賬外賬”獲得全省首屆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模型競賽一等獎。
“我們通過大數據模型這個‘新質生產力’,做細做實日常監督、靠前監督、主動監督。”該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西山區建立“紀委監委+職能部門”“部門+部門”聯動監督模式,對預警發現問題較多的代管中心賬實不符、“新官不理舊賬”、違規發放津補貼等問題,在全區各街道及社區開展3項專項整治,共發現問題35個,督促指導建章立制11項。
“大數據讓大家都有了火眼金睛,從‘瞪大眼睛看’到‘數據碰撞算’,戰斗力瞬間提升。下一步,我們將深化‘點穴’整治,推動‘數據監督數據’進入‘深水區’,確保督在關鍵處、查出真問題。”該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陳思思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