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文創“上新”出圈,備受青睞,清廉單元建設如火如荼,清風徐來;廉潔文化作品百花齊放潤物無聲,廉潔文化陣地串珠成線有形有效,“大宣教”格局多點齊發全域共進,清廉普洱講堂“接單”上門宣教700余場次……
近年來,普洱市紀委監委以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為主線,深挖本土清廉元素,在加強廉潔文化教育、豐富廉潔文化供給、拓展廉潔文化陣地等方面積極探索、持續發力,不斷加大廉潔文化傳播力、滲透力、感染力,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知廉、崇廉、尚廉、倡廉、行廉。
陣地建設是傳播廉潔文化的重要基礎工作。普洱市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茶馬古道文化遺存和革命遺址、舊址,整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公共文化機構等各類文化陣地,以點帶面深挖轉化,著力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該市結合黨校培訓對象與同級紀委監督對象一致的情況,與黨校攜手共建“廉政書屋”,創新推行“七廉宣教工作法”,打造立體式、多元化廉政教育矩陣,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紀委監委堅持以“紅”養“廉”,將轄區內革命舊址打造為廉潔教育課堂,推出現場微黨課、紅色講堂等多種現場“體驗式”教學,串點連線建成8個現場教學點,形成一條紅色廉旅路線。截至目前,共接待各部門單位參觀學習7000余場,接待參學者10萬余人。
“廉潔文化并非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更非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抓好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重點是陣地活、方式新、過程實。”該市紀委監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廉潔文化不僅要做到落地有聲,更要“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溯本清源凝正氣,崇廉尚潔續新篇。除了集中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制作文創產品等廉潔形象之外,普洱市紀委監委深挖本地資源中的廉潔“富礦”,形式上力求更加創新多元,內容上杜絕“千篇一律”,通過黨員干部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出傳遞宣傳廉潔文化,不斷增強廉潔文化的“煙火氣”。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紀委監委深入挖掘提煉民族文化中的“廉潔因子”,通過民族語言宣講、歌曲、舞蹈等載體,拍攝制作“清風民語說”等短視頻,探索出一條“民族+清廉”建設新路子,實現廉潔文化“春風化雨潤人心”。
普洱市紀檢監察機關聯動宣傳、文旅、廣電等部門,積極協作配合,將廉潔文化融入文藝作品創作,通過“可聽、可視、可感”的方式創作一批黨員干部和群眾喜歡看、記得住、傳得開的廉潔文化作品,如快板《頌清風 唱廉政》《白鷴箐》,把廉潔文化融入絕版木刻、非遺剪紙、扎染、刺繡等藝術資源中,在指尖喚醒大眾傳承延續的“廉基因”;將廉潔文化融入文化文藝活動,組建8個類別共112 支“文藝輕騎兵”小分隊,開展文化惠民演出325場次,覆蓋受眾26萬余人次。
此外,該市紀檢監察機關綜合利用紀檢監察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抖音等多種渠道傳播廉潔文化“形象”,開設“清風小劇場”專欄,制作發布“案里說小劇場”第一集——《妄想“兩頭占” 最終“兩頭空”》、廉潔文化專題片《承碧血丹心 蔚清廉之風》等視頻,持續營造崇尚廉潔、抵制腐敗的良好風尚。
“廉潔是一種修身之道、民族之氣、時代之責。”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充分利用廉潔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建立健全常態長效工作機制,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努力開創“廉花”處處開、清風拂面來的干事創業新局面。(郭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