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平坡鎮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中,我和同事緊緊圍繞減負重點開展監督。
在過去,我們常會聽到村民們抱怨,“村里的牌子越掛越多,但真正能幫我們解決問題的不多。”
于是,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過程中,我們將目光聚焦到了村委會的牌子上,以“小切口”推動“大整治”,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效能。
平坡鎮是漾濞縣村級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規范清理的試點鎮。在綜合分析研判后,我們決定先以平坡村為試點,以點帶面,出成效后再在全鎮鋪開。
說干就干,我們隨即來到了平坡村委會。
“你們看,村委會這么小小一個門頭,掛著文化服務站、兒童之家、文化圖書室等10余塊標識牌,名目繁多、眼花繚亂。牌子多并不意味著服務好,這些牌子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且常常讓前來辦事的村民感到困惑和不便。”村黨總支副書記邊嘆氣邊和我們說。
“必須把無用的牌子減下去!”看著辦事大廳外墻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牌子,更加堅定了我們為村級松綁減負的決心。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按照《漾濞縣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實施方案》要求,首先對平坡村的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和摸底調查,明確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梳理過程中,我們堅持以服務群眾為導向,凡是與群眾實際需求關系不大、對工作沒有實質性推動作用的牌子,一律予以清理。
針對“萬事皆要村委會證明”的亂象,我們在綜合服務大廳辦事點放置立牌,對村級組織承擔工作事務、設立工作機制、加掛的牌子、出具的證明事項等進行了規范,全面厘清基層承擔的不合理負擔。
“減牌不減責,牌子撤了不等于工作就可以不用干,要做到‘牌子減下來,服務提上去’。”我們對村干部提醒。
在清理牌子的同時,我們還注重提升服務群眾效能,讓村干部能騰出更多時間放在為群眾辦實事上。一方面,通過召開推進會的方式對村級組織和工作機制掛牌范圍、掛牌名稱、出具證明事項等相關業務知識進行培訓,對村級組織的職責范圍、重點任務、運行流程進行了明確。另一方面,讓村干部深刻認識到服務群眾的重要性,將更多時間精力放在為群眾辦實事上,幫助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
一段時間后,當我們再次來到平坡村督查工作進展情況,看到曾經被繁雜牌子占據的墻面已經變得整潔清爽。
清理內外部機制牌子及制度牌子60余塊,明確不應由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34項、應由村級組織保留出具證明事項清單5項……這是平坡村精簡工作機制和牌子的成果。
“現在整個辦事大廳敞亮許多了,更重要的是村民辦事的流程和指引簡潔明了,村民不再被各種各樣的牌子搞得暈頭轉向。”平坡村的基層治理專干說道,“該開什么證明、不該開什么證明也一目了然,村民來辦事我們有理可依,不用為一些不該由村級處理的事項浪費時間了。”
交談中,剛好碰上來村上咨詢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事宜的老李,他高興地告訴我們,“現在來村里辦事不用到處看到處找,方便又省時。”
老李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是對改變最直接的肯定,也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支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