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監督直抵最末梢 普洱市為基層治理賦能

發布時間:2024-08-29 18:15:53   來源: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 普洱市紀委監委

水清明亮的后海子湖泊,白鷺鷥和野鴨群漫步湖邊,農家小院門前鮮花盛放,如今的普洱市思茅區天干箐小組,呈現出一幅路通人和、村美民富的美好景象。

從道路狹窄崎嶇、環境雜亂不堪的城郊結合部,蛻變為城郊人居環境提升打造示范點,如今天干箐小組可喜的變化,離不開該小組建立的黨群“難題共解、環境共治、發展共享”基層治理體系。

“要圍繞‘把制度機制建起來、把干部群眾動員起來、把工作氛圍抓出來、把責任傳導到末梢’的目標,完善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前不久,普洱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專題聽取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基層治理工作情況匯報,并要求全市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織牢織密基層監督網,推動責任下壓、重心下沉、力量下移,確保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近年來,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科學統籌各級監督力量,不斷延伸基層監督鏈條,形成了向下延伸的強大合力。

景東彝族自治縣在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監督中,以縣紀委監委為監督主體,由掛聯鄉鎮縣處級領導任監督檢查組組長,聯動農業農村、生態環保、水務、住建、財政等行業部門,貫通13個鄉鎮紀委,組成3大專項監督專班,橫向縱向構建監督“一盤棋”格局。

西盟佤族自治縣紀委監委統籌“抓鄉促村”機制,構建起鄉(鎮)紀委統籌、村務監督委員會協助的監督體系,延伸村級監督“探頭”。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紀委監委健全完善案件查辦協作機制,橫向“室組地”協同,縱向“縣鄉村”聯動,打造監督、辦案“協作體”。

“形成各級聯動、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讓監督力量直抵末梢,迸發強勁力量。”普洱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健全基層監督網絡的同時,更要結合基層治理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找準癥結、靶向發力,讓監督更精準更深入。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通過鄉鎮紀委監督力量推動村“兩委”完善村務公開方式,“線上+線下”及時將產業發展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方法進行公開,確保每筆賬目規范清晰、有據可查。西盟縣紀委監委聚焦惠民政策落實、項目資金管理、村級財務規范等重點,對基層小微權力運行廉政風險點進行詳細梳理,制定具體的監督方案。

基層治理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把監督融入治理,把責任壓實到最末梢,切實提升服務效能,才能推動基層“治理有方”。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曼海村民小組盤活資產、用活優勢、激活動力,推動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0余萬元;景東縣文華村連續三年成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百萬強村……縱觀全市,基層善治的成果正向好發展,并不斷地普惠延伸。(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