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紀委監委對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項目“通管不通水”問題典型案例進行通報。針對前期監督檢查中發現的該縣涼山鄉在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項目中,對供水管道管護不到位導致全鄉4個村民委員會14個村民小組、194戶農戶因管道損壞存在通管不通水的問題,對相關責任人進行通報問責處理。
今年以來,元謀縣紀委監委堅持從“小切口”入手,結合元謀干旱缺水問題突出,農村人畜飲水保障難度大的實際,瞄準群眾飲水安全保障問題,把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作為專項監督重點,統籌“室組地”監督力量,壓實責任,通過一線靶向監督,整治農村供水領域問題,保障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
飲水問題,事關民生。針對涼山鄉出現的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項目“通管不通水”問題,縣紀委監委組成5個監督檢查組,及時深入全縣十個鄉鎮村組向群眾了解用水需求和意愿、村內供水方式、供水時長、水價水費、供水服務等情況,深入查找農村供水保障中存在的問題。在監督中發現農村供水管網維護管理滯后、部分工程存在水質不達標隱患、供水管道老化等73個問題,并跟進督促整改,對問題進行逐個分析,研究解決方案,現場交辦屬地鄉鎮黨委政府,有效推動解決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問題。目前,已完成整改67個,正在整改6個。
“農村供水跨度大、環節多、鏈條長,涉及轄區鄉鎮黨委政府、水務主管部門、供水單位、用水戶等多個主體,必須緊盯責任落實,統籌運用各類監督力量,織密監督網,才能確保監督質效。”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強調。
為以有效監督推動解決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問題,該縣紀委監委將責任落實作為監督重點,建立監督工作臺賬,列明鄉鎮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責任清單,運用“室組地”聯動監督、片區協作等機制,督促轄區鄉鎮黨委政府落實主體責任,相關主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針對存在問題整改整治薄弱環節,推動縣水務部門扛牢責任、加強監管、深化治理,督促建章立制抓治理,健全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明晰工程產權、水源管理、水價形成、用水管理、動態監測等6項機制,推動解決“雙水源”、不收水費、無人管護等問題,切實抓好全縣農村人畜飲水日常管護工作,提升農村人畜飲水供水保障水平。
在縣紀委監委推動下,元謀縣落實159.5萬元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護資金,用于涼山鄉供水管道維護。縣紀委監委緊盯資金動向,全程跟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項目程序、立項建設、資金管理、質量進度等關鍵環節,以有力監督護航農村飲水安全和供水保障。
為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該縣紀委監委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深入一線抽查,結合督查情況,采取通報、現場交辦、約談提醒等方式,壓實整改責任;縣紀委監委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全過程跟進監督,與縣水務部門建立每月調度、研判、會商、督查工作機制,常態化調度、查閱工作臺賬,及時掌握整治進度、提出監督建議。(張海燕 永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