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深秋,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禮社江兩岸的山坡上依然生機盎然,陽光玫瑰、柑橘、香水檸檬等各類鮮果掛滿枝頭。進入一片柑橘園,滿眼金黃,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果農們正忙著采摘、分揀、裝運,一派豐收的景象。
禮社江邊因立體氣候明顯,陽光充足,種植的柑橘果香濃郁、果肉飽滿細膩、酸甜度適宜,頗受消費者青睞。
此前,地處禮社江流域的南華縣羅武莊鄉、紅土坡鎮、五頂山鄉等海拔低于1500米的干熱河谷地帶,氣候干燥、植被稀少、坡陡箐深。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的投入,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果蔬產業,禮社江柑橘、沃柑、陽光玫瑰、石榴等各類水果實現規模種植,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有沒有撥付到位?鄉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有沒有進行種植技術指導?果子銷路怎么樣?”產業發展過程中,該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主動嵌入,聚焦禮社江流域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管理使用、產品銷售等關鍵環節,深入田間地頭、村組農戶、龍頭企業開展一線監督,助推禮社江流域產業發展有突破、基礎設施有改善、當地群眾有增收。
針對發現的禮社江流域水果產業發展“小散弱”、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滯后、農戶種植技術不高等問題,該縣紀委監委督促縣農業農村局和相關鄉鎮積極申報產業發展項目,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引進龍頭農業企業帶動當地群眾發展果蔬種植,充分利用低熱河谷氣候常年溫度適宜、降雨量充沛的有利資源稟賦,發展生長周期短、成熟早、品質好的短平快現代農業。
“我們的陽光玫瑰葡萄正在反季開花、開始掛果,過年的時候就能再次上市,一年能賣兩季!”祭龍山葡萄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說。
現在,羅武莊鄉祭龍山、三家村,五頂山鄉鼠街、山尾巴、西瓜地等村民小組,流轉沿江兩岸的荒坡荒地近1000畝,發展葡萄、柑橘、沃柑、石榴等熱帶水果種植。相關鄉鎮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揮南華紅輝種養殖合作社、南華縣馥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扶持培育種植大戶,構建“大幫小、強帶弱”的產業聯合體,形成低海拔地區優質果蔬產業帶。
“為了讓我們產出的水果和蔬菜有地方儲存,便于集中加工和運輸,我們爭取了滬滇協作項目,目前已建成保鮮倉儲冷庫8間、低溫冷凍間2間、分揀包裝車間2300多平米,可以為轄區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提供農產品保鮮倉儲冷鏈和營銷服務。”紅土坡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介紹,今年,鎮村干部組織農戶就近務工100余人,協助企業建立實訓基地3個,現場教授農戶現代化種植技術,既解決了群眾的就業問題,也讓群眾學到了技術。
“我們將持續緊盯禮社江流域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以‘小切口’監督,推動解決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的急難愁盼事,讓禮社江邊群眾的‘腰包’鼓起來。”南華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姚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