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開遠市監督助力鄉村好物出深山 農民錢袋鼓起來

發布時間:2024-11-17 14:18:03   來源:紅河州紀委監委

清晨,晶瑩的露珠還未完全褪去,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碑格鄉下米者村委會的村民周大哥就在自家地里招呼著前來幫忙的村民熱火朝天地挖起藠頭來。一鋤下去,一顆顆個大色白、晶瑩如玉的藠頭果兒爭先恐后地躥出地面,不一會兒,筐子就裝得滿滿當當。

“大哥,今年藠頭收成怎么樣?有技術人員來指導種植嗎?銷路如何?”

“選種、栽種、管理、采收都有農技老師全程跟蹤指導,今年的品相好,產量不錯,只愁挖不愁賣……”趁著裝車的功夫,周大哥向前來走訪的開遠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介紹道。

碑格鄉地處高寒山區,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當地出產的藠頭個大色白、晶瑩如玉、皮軟肉糯、脆嫩無渣,素有“珍珠玉”的美稱。但過去種植技術落后、銷售渠道窄、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農民藠頭種植收入不高。

開遠市紀委監委緊盯這一特色產業,深化“室組地”聯動監督,從產業發端到市場終端、從政策出臺到措施落實、從招商引資到項目落地開展全鏈條監督,提升監督質效推動打通“中梗阻”,督促屬地鄉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因地制宜,拿出興產業、富農民、強集體的實招、硬招,精準監督助力鄉村好物出深山、農民錢袋鼓起來。

在監督過程中,該市紀委監委聚焦群眾關注的種植水平不高、分散種植難以抵御市場風險,沒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緊密聯系的產業鏈條等共性問題,加強與屬地鄉黨委政府和農業農村、投資促進、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反饋,結合實際,探索構建起“黨組織+合作社+農戶+企業+院校”產業發展聯動模式,開展校企、校地合作,規范引導藠頭種植、管理、銷售,發揮規模化種植優勢,提升藠頭生產組織化、標準化水平。

為確保品牌叫得響,開遠市紀委監委督促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推進藠頭產品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珍珠玉”藠頭商標注冊。引進實施了藠頭加工中心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加工藠頭6000多噸,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獲得務工收入700多萬元。同時,深挖藠頭產業附加值,督促推動文旅部門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文章,陸續舉辦“珍珠玉”藠頭腌制大賽、藠頭開收節、“印象·碑格”系列活動,吸引游客上萬余人參與,帶動消費助農增收100多萬元。

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碑格鄉藠頭產業發展不斷壯大。今年,碑格鄉藠頭種植面積已達1.65萬余畝,產量1.9萬噸,特色傳統產業逐步煥發新的活力,小藠頭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致富果”。(蔡琴 張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