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再也不用急急忙忙搶車位,也沒有私拉亂接‘飛線’充電的情況了,現在的居住環境真是又干凈又安心。”日前,面對前來回訪的昆明市五華區護國街道紀工委工作人員,家住南強街51號院的普大爺指著一旁干凈有序的小區院壩高興地說道。
今年上半年,護國街道紀工委工作人員在南強街開展走訪時,多位居民向紀工委反映51號院壩管理難的問題。
“我們院壩建成時間久,基礎配套設施老舊,環境衛生差。”居民們告訴工作人員,他們將院壩臟亂差的問題反映給了社區,但是社區遲遲沒有動靜。
群眾反映了問題,但社區沒有回應,是對群眾利益訴求漠然處之還是另有原因?紀工委帶著疑問走進了祥云街社區。
通過實地走訪和查閱資料,紀工委了解到,南強街51號院壩僅24戶居住,且租戶居多。由于長期缺乏統籌管理,院內垃圾遍地、油污滿地,照明燈無法正常使用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院壩未設置門禁,街區員工到院壩內“飛線”充電給住戶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為什么居民向你們反映問題,你們卻無動于衷呢?”紀工委工作人員納悶。
“情況不是這樣的。”祥云街社區負責人告訴紀工委工作人員,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社區第一時間就組織了摸底,并對院壩的問題開列了清單,正逐項對照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針對污水橫流問題,發動周邊力量清掏排污;針對門禁問題,居民自籌資金安裝智能門禁;針對樓道光源問題,整合街區“共享管家”資源安裝光源;針對電動車亂停放問題,聯合城管部門規范停放……
原來,為有效解決問題,祥云街社區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只是在沒有明確是否可行的情況下尚未向居民反饋,這才造成了居民對社區的誤會。
在街道紀工委的協助下,祥云街社區及時組織南強街51號院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議,成立居民自管小組,協調發動屬地派出所、街區管理公司、周邊商戶等對院壩問題一一解決,全面提升居住體驗。
在此基礎上,街道紀工委對南強街51號院提升改造一事全程跟進蹲點監督,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偏差、督促解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如今的南強街51號院停車規范、充電有序、干凈衛生,居民們原先的誤會聲也變成了現在贊美聲,社區和居民的關系也更加融洽。
“到群眾身邊去,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解決問題。”護國街道紀工委書記表示,將繼續發揮深入基層的優勢,做群眾的貼心人,用紀檢監察工作的“溫度”贏得群眾的滿意度。(朱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