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三塘鄉綠皮蘋果成熟期。走進青山環繞的蘋果園,一個個蘋果綴滿枝頭,陣陣果香沁人心脾。
“今年果子個頭大、產量高,價錢也好。合作社的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細,按時公示。”蘋果園負責人熱情地向前來走訪的三塘鄉紀委工作人員介紹。
今年4月,瀘西縣紀委監委在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問題專項監督檢查時發現,位于三塘鄉的蘋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賬目混亂、資源資金流向不明等問題。該縣紀委監委通過賬目核對、查閱資料等方式,聚焦合作社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等關鍵環節開展靶向監督,及時向三塘鄉黨委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督促其盡快堵塞漏洞、消除隱患、規范村級合作社管理。
針對突出問題,三塘鄉黨委深入查擺制度機制漏洞,舉一反三,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新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合作社上,形成了“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帶動增收模式。今年,三塘鄉蘋果種植戶達到320余戶,種植面積4000余畝,農戶預計增收4200余萬元。
這是紅河州紀檢監察機關用好用足紀檢監察建議書,壓實主體責任、強化督促整改、深化源頭治理,以有力監督護航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村級自身看,內部管理無序、財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紀委監委相關監督檢查室負責人在案件查辦過程中發現,有的村沒有專門的會計、出納,有的村財務人員更換頻繁,交接不及時全面,造成“家底”不清、賬目不全、賬物不符,甚至出現長期不做賬、無賬可查的情況。
合作社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紅河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紅河實踐“惠民行動”中,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問題專項監督為抓手,聚焦農民合作社的運營、管理、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精準監督、靠前監督、跟進監督,守好農民合作社“錢袋子”。
為破解村集體“三資”監督中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數據不準的問題,金平縣紀委監委發揮“室組地”“室組局”協調聯動機制,聯合農業農村、財政、民政等相關部門,通過進村督、現場核、入戶訪等方式深入一線盤查“家底”。河口瑤族自治縣紀委監委發揮村級監督“前哨”作用,鎮紀委“手牽手”指導村務監督委員會對農民合作社開展全過程、全覆蓋監督,織密織牢村級合作社運行監督網。開遠市紀委監委對鄉鎮(街道)、農業農村部門開展全覆蓋紀巡審聯動監督,共發現問題42個,移送問題線索23件,立案20人。
除強化監督管理外,增強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積極性也是關注重點。對此,蒙自市市紀委監委推動相關部門探索收益績效獎勵機制,制定創收獎勵制度,規范資金來源、申辦程序、獎勵范圍,極大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為規范合作社運營管理,州紀委監委駐州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督促州農業農村局與州財政局共同制定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若干措施。在探索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中,紅河州制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規范指引(試行)》,強化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引導合作社規范經營。同時,選拔任用754名熟悉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工作的干部充實到鄉鎮黨政班子,推動1083名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合作社(公司)理事長、董事長,1191名黨員致富帶頭人牽頭領辦822個合作社,以組織力提升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資金有效監管,村級集體經濟才能健康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持續下沉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方式,不斷強化對農民合作社的管理監督,源源不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紅河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楊紫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