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培訓設置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解讀、問題線索處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政策法規解讀等內容,針對性、實用性很強,為我之后開展基層監督工作提供了指引和啟發。”此前,為提升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履職能力,強化基層監督治理效能,玉溪市紀委監委通過集中培訓的形式,對全市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開展專題輔導。培訓結束后,通海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有感而發。
省紀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強調,深化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推動基層監督力量整合。玉溪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提升基層監督質效的方法路徑,推動基層監督融入基層治理。
峨山縣紀檢監察干部指導群眾使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楊蓉 攝)
夯實基礎,以制度建設筑牢工作“梁柱”
為有效解決轄區內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執紀執法工作存在的困難和短板,玉溪市紀委監委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省紀委監委關于監督執紀執法相關制度規定和適用于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的內容予以梳理和整合,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出臺了《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執紀執法工作指引》,對監督檢查、信訪舉報、問題線索管理與處置、審查調查等方面工作單獨設置章節,細化內容,實現每塊工作、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行動指南”。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紀檢監察機關正確高效履職的有效保障。今年以來,玉溪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創新,制定出臺《監督檢查工作規程》《審查調查工作規程》《信訪舉報工作規程》等多項貼近基層、實用性高的制度機制,為各縣(市、區)紀委監委開展工作提供了指引。
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是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制定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紅塔區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總結“鄉案縣審”經驗成果,以守好審理關口、優化審理方式、夯實制度基礎為切入點,先后下發《案件質量內控機制》《常用文書格式》等“工具書”,形成一目了然的“操作指南”,鄉(街道)紀(工)委對照“工具書”,及時對案件查辦過程中常見的實體性、程序性問題查缺補漏、正向糾偏。易門縣紀委監委組織起草《關于進一步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作用的實施意見》并經縣委深改會審議通過,關于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目標、監督內容、監督方式、激發和調動工作積極性等方面的相關做法舉措在全市推廣。
號準“脈搏”,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
“有了這份清單,對權力‘越軌’的行為,我們一看就知道了。”華寧縣華溪鎮大新寨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老普說,自己每天抽時間學習清單和流程圖,確保監督一目了然、執行有效。
此前,華寧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制定《華寧縣村組小微權力清單四十二條》,將權力、責任、監督清單化,既事前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又推動各級人員照單監督,構建起權責明確、相互制衡、公開透明的村級事務運行閉環體系。
村居監督難,主要難在“管住人、盯住權、看住錢”上。
玉溪市紀委監委建立健全村級事務公開制度,確保村級財務、項目招投標、惠農政策落實等關鍵事項全面公開、透明運行。圍繞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職責、村集體“三資”監管、清廉村居建設等方面開展業務培訓,提升村(居)務監督“生力軍”業務能力。紅塔區紀委監委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流轉中的重點環節和重點事項,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跟進監督,壓實部門主體責任,促進基層規范行權用權,推動農村產權流轉實現“應進必進、陽光交易”。元江縣紀委監委不斷豐富拓寬群眾參與監督的形式,以“集體議事”“院壩協商”等活動為載體,引導鼓勵村民廣泛參與村級事務管理,人人參與清廉村居建設。
通海縣紀檢監察干部對清廉村居建設情況開展實地走訪。(苗云龍 攝)
聚焦重點,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提升工作“成色”
“不到兩天時間就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衷心感謝你們……”這是民情家訪后,新平縣紀檢監察干部幫助老胡辦理醫保關系轉移手續后得到的好評。
2023年,老胡在大紅山礦業有限公司上班,因患病需辭職就醫,但在辦理職工醫保轉居民醫保過程中輾轉多次都沒辦理成功。新平縣水塘鎮紀委了解到老胡一家的煩心事,及時對接縣醫保中心等有關部門尋求解決方案,督促鎮便民服務中心及時幫助老胡代辦了醫保關系轉移手續。
像這樣的群眾點題在新平已成為常態。該縣紀委監委按照“群眾點題、紀委推動、部門答題、社會評價”工作機制,以“小切口”推動民生領域“大治理”,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監督實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把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基層監督主攻方向,瞄準鄉村振興、農村集體“三資”、教育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通過大力懲治蠅貪蟻腐,切實讓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全市創新實施鄉鎮“四抓”、盤清“五本賬”工作機制,在全市75個鄉鎮(街道)成立解決民生實事工作專班,推動解決民生實事1525件,堵住和化解風險點1710項。
“基層監督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探索基層監督有效模式,做深做實基層監督工作,推動基層監督取得更好成效、融入基層治理。”玉溪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孔慶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