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嵩明縣紀委監委通過搭建監督執紀執法共同體、深化運用“智慧監督”、加快構建數字紀檢監察體系、加強實戰鍛煉、強化人員配備與管理考核等方式,充分激發內生動力,大幅提升紀檢監察監督執紀執法效能。
據了解,該縣紀委監委通過優化運行模式,將1個紀檢監察室和1個派駐紀檢監察組構建為1個監督執紀執法共同體,由同一位委領導班子成員分管,安排在同一支部,實行重點工作集中管理、統一調度的工作運行模式,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的轉變。
“對派駐機構進行全面調整,打造8個監督執紀執法共同體,將有法律、財務及辦案經驗的人員安排到紀檢監察室,統籌考慮加強監督力量配備,各派駐機構之間業務量、人員力量相對均衡,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作戰單元’。”縣紀委監委分管領導介紹道,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平衡了監督數量和線索數量,還有效破解了熟人監督的難題。同時,打造的“作戰單元”和“監督大組”模式,進一步提高了線索辦理效率和監督精準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紀委監委在科技賦能方面,通過構建信息核查共享系統,匯集了超過36萬條信息數據,形成了縣級基層公權力大數據“資源池”。利用大數據監督模型,實現了自動分析和數字碰撞,預警精準度得到了顯著提升。據悉,目前已搭建的4個大數據監督模型,產生預警4692條,成功挽回經濟損失16.9萬元。在使用“公職人員違反社會治安預警模型”中,打消部分違紀違法干部僥幸過關心理,多名黨員干部在強大震懾和政策感召下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說明問題。
此外,該縣紀委監委還通過強化力量統籌,推行村(居)黨組織紀委書記(紀檢委員)擔任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以“三共模式”加強村務監督工作體系建設,選派3名紀檢監察干部分別到集體經濟體量大、監督任務重、社會矛盾多的嵩陽街道倚伴社區、楊橋街道布能社區、小街鎮甸豐村委會擔任村(社區)第一紀委書記。這一舉措有效銜接了基層紀檢監察與村務監督工作,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和透明度。
各紀檢監察室、各派駐(出)機構每月深入對口聯系的鎮(街道)、園區、單位下訪1次;各鎮(街道)紀(工)委每月到轄區內各村(社區)進行流動接訪、入戶接訪;各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每月末及時向鎮(街道)紀(工)委匯報群眾訴求收集情況、辦理情況、存在困難等,對需要重點關注的人和事進行分析研判,抓早抓小,預防矛盾糾紛激化。截至目前,5個鎮(街道)總體信訪件下降明顯。
“這次改革是嵩明縣紀委監委深化政治監督、提升監督執紀執法效能的重要舉措。”縣紀委縣監委主要領導表示,“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為正風肅紀反腐各項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王瑞華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