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西:現場“找茬揭短” 對案件質量進行全面“體檢”

發布時間:2024-09-24 09:00:52   來源:紅河州紀委監委

“資金去向證據鏈條不完整,建議補充書證、言詞證據……”“主體身份材料調取不齊全,缺職責分工文件……”為進一步提升案件辦理規范化水平,近期,瀘西縣紀委監委抽調30余名紀檢監察干部組建5個案件評查小組,以“科室自評+室組地互評+領導終評”模式對今年已辦結案件質量集中評查“閱卷”,在“定性量紀”上把方向,從細枝末節上找不足,在互相“找茬”中找差距、補短板。

科室自評是此次案件質量評查的第一道“關口”,各承辦部室依據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制作的《集中整治案件評查表》,圍繞事實證據、定性處理、程序手續、處分執行等5類標準39項內容,對各自辦理的案件進行全覆蓋預審自評,自行查漏補缺。

“如果說自評的目的是查漏補缺,那么互評就是一個以評促學的過程。”瀘西縣中樞鎮紀委書記談道,案卷材料繁多,自己看不出來什么問題,通過現場互評“找茬”,就很容易“旁觀者清”,為之后的案件辦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該縣紀委監委統籌5個“室組地”片區力量,每片區組建“1名審理室干部+3名室組地骨干力量”的評查小組開展片區間交叉互評,對查辦案件存在的問題不遮掩、不回避當面指出,并同步針對問題展開分析討論,逐案開出“質檢單”,并按照《案件質量評查評分表》對評查案件打分。

最后是“終評”,將參與案件質量評查案件的卷宗、評分建議及“質檢單”送各片區分管領導點評,然后根據點評意見將案件質量評定為好、中、差三個等次,并提交常委會點名通報。截至目前,該縣紀委監委已集中評查案件159件,發現并督促整改程序手續不全、文書制作不規范等問題246個。

為防止“一評了之”,瀘西縣紀委監委強化評查結果轉化運用,全面梳理案件辦理易發多發共性問題、典型問題、爭議問題,形成“常見錯題集”,為辦案部門指出“易錯點”、亮明“警示燈”,并以之為教材,分片區開設“紀法小課堂”,交流案件辦理心得,提高業務實踐技能。

“案件質量是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執法工作的生命線。”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紀法微課堂”分享辦案經驗、一線“蹲苗”實踐練兵夯實辦案基礎,交叉互評提升辦案質效,不斷促進基層案件質量和紀檢監察干部執紀辦案能力“雙提升”。(馬娟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