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以地方文化資源賦能 多維度推動廉潔文化蓬勃發展

發布時間:2025-02-25 09:12:47   來源:曲靖市紀委監委

近年來,陸良縣巧妙借力當地獨具魅力的爨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廉潔元素,創新形式載體,從傳承廉潔基因、筑牢廉潔陣地、弘揚廉潔風尚等多個維度發力,將地方特色文化與廉潔教育有機融合,全力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蓬勃發展。

深挖本土文化 傳承廉潔基因

“把熊從周、張登高等陸良本地的廉政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就是要從小在他們心里種下廉潔的種子,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陸良縣文化小學史老師正繪聲繪色地講述老縣長熊從周的故事,她的話語飽含深情,這一幕,正是陸良縣傳承廉潔基因的縮影。

近年來,陸良縣收集整理本地爨龍顏、杜珍等古代清官廉吏以及熊從周、張登高、“陸良八老”等近現代黨員干部的廉政事跡,并以此為藍本,創作了30余個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氣息的廉潔文化作品,如《杜公精神永流傳》《人民的好書記張登高》《清廉縣長熊從周》等,成為黨員干部及學校開展廉潔教育的生動教材。

在陸良縣召夸鎮他官營社區,彝族傳統文化獨具特色。該社區充分利用這一民族文化特色資源,深入探尋其中的廉潔因子,并依托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上賽村的民族文化,深度挖掘本土彝族文化的發展傳承脈絡,精心創作了《滴滴果》彝漢雙語廉政歌曲。借助豐富多彩的彝族民間文化活動,用少數民族語言傳遞清風廉韻,為廉潔文化建設增添了全新表達,在潛移默化中潤澤著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心田。

筑牢廉潔陣地 營造廉潔氛圍

“每次帶著孩子來爨文化傳習所參觀,都會被爨文化所震撼,我經常把爨碑上的一些名句講給孩子聽,比如說‘仁篤顯于朝野,清名扇于遐邇’,教育他們長大后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劉大姐感慨地說道。這可不是她第一次帶著家人來這里,在陸良,像她這樣的家庭數不勝數,他們就如同蒲公英的種子,把爨文化和廉潔文化散播到各地。

陸良縣以爨文化傳習所、博物館等為依托,精心打造了一批廉潔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通過舉辦廉潔書畫攝影展、“文物背后的清廉故事”講解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在深入挖掘、悉心保護和傳承爨文化的過程中,大力弘揚廉潔文化。

“爨文化傳習所不僅是書畫愛好者的聚集地,還是傳承弘揚爨文化和廉潔文化的一個窗口。”陸良縣紀委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陸良縣以爨文化傳習所為陣地,精心布局了以廉潔為主題的手工體驗區,涵蓋拓片、剪紙、沙畫、工藝扇等,通過文創產品制作推動廉潔文化融入群眾教育和日常生活,使其兼具看、聽、寫、繪等豐富文化功能。同時不定期開展“清風杯”廉潔文化書法美術攝影展、“清風講壇”“清風小劇場”展演等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廉潔文化。

位于陸良縣城西片區的廉潔文化主題公園更是別具匠心,“習語警句”“廉潔規范”“好家風”等5個廉潔文化單元、42塊展陳內容以及10個清風廊亭、清風石等景點錯落有致,干部群眾漫步其中,于不經意間便接受了廉潔文化的洗禮。目前,已有上萬人在此感受廉潔力量。同時,該縣依托臨時縣政府舊址、滇桂黔邊縱三支隊隊部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舊址,挖掘其中的“紅廉因子”,用活用好“家門口”的資源,建成集本地紅色歷史、人文資源為一體的紅色廉潔文化陣地,將富含廉潔元素的“源頭活水”轉化為激勵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教育資源,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傳播廉潔理念 弘揚廉潔風尚

“聽了‘清風講壇’宣講團成員講述的陸良廉吏杜珍治水的廉潔故事,我感觸很深,他的偉大功績印證了一句話,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講萬講不如老百姓的褒獎。清官是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陸良縣三岔河鎮太平社區“清風講壇”現場,一名黨員分享著感悟。

陸良縣積極探索“廉潔因子”傳播路徑,豐富廉潔文化宣傳教育形式,創新開設“清風講壇”,從各行業、部門挑選36名政治素質過硬、專業能力卓越、文化底蘊深厚的宣講員,圍繞黨章黨規黨紀、法律法規、廉潔文化和家教家風等主題,走進街頭巷尾、田間院壩,靈活運用村民大會、黨員大會、送“講”上門等形式,開展100余場宣講活動,吸引兩萬余名干部群眾參與,讓廉潔理念深入人心。“清風劇場”則以快板、小品、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進行巡演。其中,編排創作的情景劇《酒駕之禍》在全市巡演30余場,觀眾達2萬余人,以生動的表演警示人們嚴守紀律底線。

此外,陸良縣還借助網絡平臺優勢,將“清風講壇”搬到線上,通過“爨鄉清風”微信公眾號、“清廉陸良”視頻號,推出黨員干部說“廉”、紀檢干部說“紀”、“文物說廉”等100余期短視頻,點擊量突破200萬次,干部群眾可隨時隨地學習黨規黨紀,接受廉潔教育與警示教育,極大地拓展了廉潔文化的傳播范圍。(王駿虎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