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昭通市威信縣水田鎮崖上石寨景區的油菜花海與藍天白云、綠水青山交相輝映,斑斕的色彩交織成一幅美麗畫卷,吸引著游客前來打卡。一大早,水田鎮龍洞村村委會主任步履輕快地穿梭在景區巷道間,仔細巡查著環境衛生。
“早啊,鄭主任!”見到老鄭熟悉的面孔,村民們熱情地打著招呼。為營造干凈整潔的旅游環境,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近期,龍洞村委會成員按照排班制,每天輪流到景區跟蹤服務。這樣的干勁,與此前一段時間村委會全員消沉的狀態形成鮮明對比。
幾個月前,水田鎮紀委接到群眾實名舉報,反映龍洞村委會在推進全村旅游項目建設時,未按政策全額兌現征地補償款。接到舉報后,水田鎮紀委迅速成立核查組,走村入戶開展摸排調查。
“聽說他們克扣了補償金。”
“是不是款項被他們‘吃’了?”
……
“我當了多年的村主任,經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事情,但這種莫名的冤屈,讓我感覺搞工作都打不起精神。”村民們的議論紛紛,讓老鄭倍感壓力。
“為了推進崖上石寨景區建設,我們起早貪黑、盡心盡力,卻換來鄉親們的質疑,真的非常委屈。”村委會其他成員的心里也別是一般滋味。
核查組通過查閱了相關政策文件、補償協議,又比對了補償款發放臺賬及銀行流水,證實村委會工作人員嚴格遵循政策足額發放了土地補償金。同時,通過耐心細致的走訪,最終還原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這是政策宣傳不到位引發的一次誤會,根據規定,集鎮規劃區范圍內、外的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有差異,集鎮范圍內標準高于集鎮范圍外,因此在啟動崖上石寨景區建設的過程中,集鎮外有土地被征收的村民領取的補償金相對較少。個別村民因不了解政策分檔規定,誤認為補償標準應當一致,從而對龍洞村委會的工作產生了疑慮。
為了使龍洞村委會提振整體士氣,重拾工作熱情,水田鎮紀委經研判后決定召開會議對信訪舉報核查情況進行公開澄清正名。會后,參會的村民代表向全村黨員群眾廣泛宣傳了澄清正名的內容,大家都清楚了真相,議論和猜疑漸漸消散。
掃去心頭陰霾,卸下沉重包袱,龍洞村委會又全員投入到帶領群眾齊心謀發展的事業中。“自從紀委來開了澄清正名會以后,以前那個精神十足的鄭主任又‘回來了’,工作的勁頭更足了。”老鄭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里,不禁感嘆道。
近年來,威信縣紀委監委常態化開展澄清正名和查處誣告陷害工作,通過召開澄清正名大會、發放澄清正名函、通報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斷營造為干部撐腰鼓勁的良好氛圍。2024年以來,該縣已為30名受到不實舉報的黨員干部及4個基層黨組織開展澄清正名。(張正敏 吳天林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