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組織查清事實,讓我能挺直腰桿繼續為群眾服務!”前不久,在鳳慶縣小灣鎮某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澄清正名會贏得陣陣掌聲。面對36名村組干部和群眾代表,鎮紀委書記現場通報了對該村黨總支書記李某的不實舉報的核查結果,困擾這位基層干部半年之久的“不作為”等失實舉報被公開澄清。
這是鳳慶縣紀委監委深化澄清正名工作的一個生動實例。該縣嚴格落實《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辦法》,制定“一案一策”澄清方案,建立“室組地”聯動核查機制,通過當面反饋、會議通報、書面告知等方式,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去年11月,一封反映洛黨鎮某村民小組長祁某“強拆土地”“違規收費”的舉報信引起洛黨鎮紀委關注。鎮紀委通過調取土地確權檔案、走訪群眾,查明舉報內容失實。“既要在調查中‘抽絲剝繭’,更要在澄清時‘擲地有聲’。”洛黨鎮紀委負責人介紹,他們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通報核查結果,用“明白賬”消除了群眾的誤解。
為精準施策讓干部“輕裝上陣”,該縣針對不同情形,采取會議澄清、書面澄清、當面澄清、通報澄清等方式分級分類開展澄清正名。去年以來,該縣已為11名黨員干部和1個部門進行了澄清正名。
走進鳳慶縣紀委監委信訪室,“鳳慶縣紀檢監察機關檢舉舉報受理”流程圖格外醒目。“每件信訪舉報件辦理都經過‘查問題線索是否屬實、查動機目的是否正當’的嚴格核實。”信訪室負責人介紹,縣紀委監委專門建立了失實檢舉控告澄清正名臺賬和誣告陷害查處臺賬,并與公安機關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對誣告陷害、誹謗公職人員等行為實施精準打擊。通過構建“受理、核查、處置、反饋”的閉環管理,實現問題線索雙向移送、查評氛圍共建,切實增強了警示、震懾、教育的紀法效果。
“既要‘嚴管’更要‘厚愛’。”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通過建立澄清回訪機制,對澄清對象開展了“暖心談話”11人次,并督促鎮村深化村務公開,強化信訪舉報知識宣傳,推動形成“如實反映、理性監督”的良好氛圍。
澄清正名工作的常態化開展有效激揚了干事創業正能量。曾受到不實舉報的小灣鎮某村黨總支書記李某,依托項目種植了200畝瀾滄江熱帶水果,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魯史鎮某村支書字某在澄清會后,積極推進移民剩余土地資源收歸工作,牽頭成立合作社,將整合后的剩余土地資源交由公司承租運營,帶動周邊30多戶農戶發展小果園,戶均增收超過2000元。(楊成菊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