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龍湖的春風輕拂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在這顆高原明珠的東南岸,百年古村龍港的青瓦土墻間,傳來游客們此起彼伏的贊嘆聲……
鐫刻著“百忍家訓”的文化墻前,村中長者正娓娓道來張氏先祖“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的治家智慧,這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推進“廉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石屏縣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優勢,系統梳理縣域內蘊含的清廉元素,在壩心鎮龍港村打造“清廉村居”示范樣板。通過“三個一”工程——修復一批古建筑(張氏宗祠)、整理一套家風故事集、創作一組清風主題墻繪,讓沉睡的廉潔文化資源煥發時代光彩。
“我們把抽象的家規祖訓轉化為可體驗、可品味的文旅項目。”該縣豆腐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道。在傳統工藝展示區,酸水點豆腐的匠心工藝,正詮釋著“清白做人”的深刻哲理;非遺傳承人現場教授的海菜腔民歌,讓廉潔文化在旋律中流淌。
來自河北的張大哥夫婦在房車營地旅居半月后感慨:“村民口口相傳的‘百忍’家風故事,比任何說教都更觸動心靈。”更讓他們驚喜的是,石屏古城推出的“清風盲盒”體驗項目,通過解謎游戲串聯起各個廉潔文化參觀點,讓文化傳播充滿趣味性。
該縣紀委監委還與文旅部門深度協作,以異龍湖、石屏古城、壩心龍港村、寶秀鄭營村、石屏民族特色文化為核心打造特色清廉文旅線路,構建“觀廉景、品廉味、傳廉風”的體驗閉環。線路整合龍港村“百忍傳家”體驗地、袁嘉谷故居、玉屏書院研學點及豆腐博物館等廉潔文化資源,暑期創新推出少年研學項目,通過拓印、集章、制作清白豆腐等互動活動,吸引縣內外眾多青少年參與,實現清廉教育與文旅體驗的有機融合。
“廉旅融合的核心是共建共享。”壩心鎮紀委書記介紹,龍港村創新建立“家風亭”“心愿墻”“回音壁”,深入了解群眾所盼、所想及游客需求,因地制宜引導群眾、游客對鄉村旅游環境進行監督,激活鄉村旅游新動能。
“當文化IP轉化為發展動能,鄉村振興就有了更持久的內生動力。”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石屏縣將深化“清風之旅”路線,推動形成“線上吸引體驗、線下實地感悟”的全域廉旅新格局,讓鄉村文脈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梁瀚尹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