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整個街道高頻報表有2062張、街道日均報表8張。很多表重復填報,多頭報送,有些還需要蓋完章再送過去,耗費了基層干部很大的精力。現在可不一樣了,有了‘云表通’平臺,村(社區)工作人員日常只需定期維護18個基礎臺賬數據,部門所需信息通過‘云表通’系統按需檢索、一鍵生成。”近日,馬龍區王家莊街道“云表通”平臺管理員小黃和前來調研的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分享著近期的變化。
長期以來,基層填表數量多、重復多頭填報等問題嚴重分散了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的精力,制約了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馬龍區紀委監委將推動基層減負作為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以小表格為突破口,為基層干部卸下沉重的“擔子”。
為了精準找到基層填表負擔重的癥結所在,馬龍區紀委監委深入到各個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實地走訪調研。
“我們社區每個月要填的表格有幾十張,涉及民政、社保等多個部門,而且很多表格的內容都差不多,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有時候,一份報表需要同時報送給多個上級部門,而且每個部門對報表的格式、內容要求還不一樣,我們不得不反復修改、反復報送。”
馬龍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將這些情況一一記錄下來,經分析發現,基層填表負擔重的根源在于數據不共享、標準不統一、準入機制不完善。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作,各自為政,導致數據無法互通有無。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馬龍區紀委監委立即行動,積極與區委組織部、區數據局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共同推進“云表通”平臺在馬龍區的落地實施。在平臺建設過程中,區紀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督促相關部門按照統一標準,建立涵蓋基層人、房、企、事、物等各類數據的數據庫。
為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馬龍區紀委還加強對數據采集、回流、共享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定期深入到基層單位,檢查數據采集工作是否規范,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同時,對數據的回流和共享情況進行跟蹤,確保上級單位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所需的數據。
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完善基層報表準入機制,杜絕表格無序下發狀態,嚴控臨時報表下發門檻,減少隨意性。以前,農業農村局向鄉鎮(街道)發布報表任務613套,“云表通”平臺建立后,規范為84套。基層部門按月、季度、年度進行更新,真正做到了從隨時要到定期更,從隨性要到審批更。
隨著“云表通”平臺的推廣應用,馬龍區基層報表數量大幅減少。以馬龍區試點地區為例,報表數量從年平均2062張減少至286張。基層干部的工作方式也從原來的填表為主轉變為維護數據臺賬為主,工作負擔得到減輕,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服務群眾、推動基層治理的工作中去。(方俊 岳嘉莉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