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爺爺家,我的目光總會被客廳正中央懸掛著的那把弩弓所吸引。它靜靜懸在那里,古樸的色澤與獨特的紋理無聲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這把弩弓是‘稱桿事件’的見證物,是我們家的傳家寶,要世世代代保管好,更要讓稱桿的子孫后代永遠記住。”閑暇時,爺爺總會神色莊重地向村民們講述它背后的故事,弩弓的由來在他的回憶里逐漸清晰,那些過往的歲月也鮮活起來。
1949年12月20日,由十余人組成的中共怒江特委派工作隊從碧江進入瀘水境內向當地群眾宣傳黨的政策。12月24日上午,工作隊到達稱桿村后,突遭國民黨反動派100余人襲擊,全體工作隊員分頭奮起還擊,突圍時,兩名共產黨工作隊員躲進爺爺家中。
當天傍晚,年僅11歲的爺爺與他的表哥趁著夜幕,把工作隊員三金陸送出村口。分別之際,三金陸將隨身攜帶的弩弓遞到爺爺和爺爺的表哥手中,并囑咐道:“我們共產黨和解放軍來這里是為了解放邊疆廣大勞苦大眾的,請你們相信我們還會回來。你們要團結起來,拿起弩弓,與國民黨反動派和反動土司斗爭,迎接共產黨和解放軍的到來。”
這段話深深刻印在爺爺心間,讓他銘記了整整一輩子,更用自己的一生,堅定不移踐行著這份承諾。1950年1月13日,瀘水宣布和平解放。后來爺爺上了學,還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后回到稱桿村,相繼擔任生產隊長、武裝干事。無論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他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從不做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情。
爺爺的表哥離世之際,將那把承載著特殊意義的弩弓鄭重交到爺爺手中。弩弓一直被爺爺視若珍寶,保存了70余年。弩弓所代表的不畏強權、追求正義的精神,也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整個家族。尤其是得知我調到瀘水市紀委監委工作后,爺爺顯得格外在意,總會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孫女,往后你會接觸到很多老百姓,千萬不要因為他們衣著簡樸就看不起他們,也不要因為他們不會說漢語就不耐煩。你要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可別辜負了老百姓的信任。”
如今,我已經在市紀委監委工作4年,從派駐紀檢監察組到紀檢監察室,再到信訪室,在不同的崗位上歷練、成長,不僅查辦過案件,還認真處置過信訪舉報件,更為受到失實檢舉控告的黨員干部開展過澄清正名,這個過程中有辛酸也有喜悅、有阻力也有動力、有誤解更有理解,現在更加深刻理解了紀檢監察工作的意義。
回想起爺爺對我說過的那些話,如今已變成我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我要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要像先輩們一樣,勇敢拿起“弩弓”,與不正之風斗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瀘水市紀委監委 鄔雁美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