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無量山的風卻有些微涼,我和鎮紀委李書記有個特別行動——去勐片村中莊坡村民小組參加一個婚宴,心情有些忐忑,因為我們沒有接到主人的請柬,是不請自去。
“大嬸,您兒子是黨員不?結婚的事有沒有跟村監督委員會講呀?”
一到達婚禮現場,我和李書記就通過聊天的方式,對舉辦婚宴的情況進行了解。
“報備了,我們每家每戶都簽了《移風易俗承諾書》,大小事情都按村規民約來。”
那一天,我們回鎮上很晚,新郎新娘給我們講述了他們相識在外共同為結婚而努力的動人故事,也分享了結婚后打算回鄉發展的美好憧憬。在這樣質樸的故事背景里,我們沉浸在彝家歡快的“三跺腳”舞曲中。
同樣是傍晚,無量山的風卻有些溫暖,我和李書記又有一個常規行動——去虎山村外頭田小組參加一個婚宴,心情有些愉悅,我們依然沒有收到請柬,但這次我們接到了主人熱情的電話邀請。
受邀而來,新郎官開心地向我們說:“和雙方家人商量以后,我們決定把婚禮簡單辦,就把訂好的酒店宴席退啦,在家里辦省下了3.2萬元。”我們發現,大操大辦不再是詮釋婚姻幸福的標志,很多在家舉辦宴席的新人,將辦事程序簡化、宴請人數減少,花的錢也少了,整個操辦過程也輕松多了。
那一天,我們回鎮上依然很晚,村民們爭先恐后地向我們講述了近期村里的變化:“虎山村大園子小組村民馬大哥家親屬病故后采取火葬。”“虎山小組沙大叔盡管患腦梗,行動不便,但依然無微不至地照顧年老多病且臥床不起6年的母親。”“我們小組每周開展一次公共衛生打掃,每戶出一個義務工。”
我們能感受到,專項監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群眾漸漸摒棄了婚喪宴請攀比斗富的心態,也開始改變喜、喪事大操大辦的行為,革除陳規陋習,注重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新觀念正在形成。那一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紀檢監察干部的意義和價值。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走遍了全鎮13個村,以政治監督為抓手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通過不斷延伸監督觸角,推動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我們督促各村把移風易俗、家風培育、土地規范管理、人居環境優化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核心條款,同步完善群眾監督參與機制,通過拓寬信訪舉報渠道、整合鎮村監督力量,形成上下聯動的監督閉環,確保文明實踐推進與監督檢查跟進無縫銜接。
在每一個村落,從群眾的口口相傳中,我們也喜悅地發現,從前大操大辦、酒席隨意辦、天價彩禮、薄養厚葬、低俗婚鬧、封建迷信、奢侈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聚眾賭博、酒駕、醉駕得到進一步治理,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村風民風在各村逐漸形成。(景東縣景福鎮紀委 楊浩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