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跟隨景東彝族自治縣委第三巡察組一行,踏著朝露來到文井鎮竹蓬村小幫困組開展入戶走訪。剛進村口,一位佩戴黨員徽章的銀發老人便迎上前來,布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熱情:“同志們辛苦了,快到家里喝口熱茶!”
奶奶姓刀,在刀奶奶家的火塘邊,我們聆聽著這個黨員世家的紅色傳承故事。現年七十有五的刀奶奶入黨將近半世紀,曾擔任過村組干部,胸前的黨員徽章在火光映照下熠熠生輝。“我們全家都是黨員!”老人撫著徽章自豪地介紹,兒子現任小幫困黨支部書記,女兒也是黨員,就連在外工作的孫子也已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無論何時都要聽黨話、跟黨走”,這句銘刻在刀家家訓中的信條,化作三代黨員的行為準則?;鹛晾锏牟窕疣枧咀黜?,映照著老人講述家風傳承的動人場景。
每當茶余飯后,一家人便會圍坐火塘,嘮著家常,在暖意融融的氛圍里,你一言我一語地念叨著工作生活的點滴,用最樸實的話相互提醒著、叮嚀著。那些圍著火塘烤土豆的夜晚,常能聽見直截了當的批評和提醒。上個月,刀奶奶就曾當面指出兒子的工作作風問題:“你作為黨支部書記,去老李頭家拍桌子瞪眼睛,這哪像共產黨員的樣子?”被母親說得面紅耳赤的支部書記次日便登門致歉。
在這個紅色家庭里,監督提醒是愛的特殊表達方式。兒子因推進小組工作方法簡單,正在讀大學的孫子因學業懈怠,都得到了全家的溫馨提醒教育。刀奶奶常說:“紅臉出汗總比栽跟頭強!”這種嚴管厚愛的傳統,讓優良作風在潛移默化中代代相傳。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刀奶奶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各自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最令人欣慰的是,剛參加工作的孫子已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他在思想匯報中寫道:“要像奶奶那樣,把黨員徽章擦亮,讓家風黨魂永續!”
“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好日子!”這是刀奶奶回憶堅守初心歷程的真實表白。走過漫長的路,歷經許多風雨,老人忘記了很多事情,但她依然保持著老一輩共產黨人的黨性修養和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望著老人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巡察組的同志們深受觸動。正是千千萬萬這樣以德立家、以廉守家、以情暖家的黨員家庭,成為傳承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的重要紐帶。
火塘漸暗,余燼猶紅。刀奶奶目送我們遠去,堅定的鄉音在風中回蕩:“我們家要把這個傳統傳下去,讓重孫輩也接著入黨!”這擲地有聲的承諾,恰似薪火相傳的黨魂,在星輝下生生不息。(景東縣紀委監委 商有鋒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