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底線是黨員干部的精神堤壩,是抵御風險、保持本色的根本防線。它既體現在重大抉擇中,更貫穿于日常的細微選擇。面對復雜環境,守好政治底線絕非偶然,而是需要在思想根基、制度約束與文化滋養中形成高度自覺,將每一次“一念之間”的考驗轉化為對黨忠誠的實踐答卷。
以思想根基增強“一念之間”的定力。黨員干部思想根基不穩,理想信念就會逐步滑坡,就會導致思想上的迷茫和行為上的險境,最終走入歧途。要鏟除腐敗,最根本的是筑牢思想根基,堅定理想信念。黨員干部只有筑牢思想根基,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穩、走得遠。現實中,少數干部在利益誘惑面前動搖信念,根源在于理論武裝的“淺層化”以及政治訓練的“空心化”。真正的政治定力來源于對科學理論的深刻把握,而非空洞的口號。只有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將黨章黨規黨紀轉化為行為標尺,才能心明眼亮,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確前進方向,在面對“圍獵”時辨明方向。
以制度約束劃定“一念之間”的邊界。底線思維需要剛性制度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劃出作風紅線,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構建預防體系,巡視巡察制度形成常態化震懾。這些制度創新不僅編織了權力運行的“防護網”,更通過問責機制倒逼責任落實。制度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為黨員干部在模糊地帶提供清晰的行為預期,讓“不敢腐”的威懾轉化為“不想腐”的自覺。要防止權力被濫用,就必須完善制度機制,明晰職責權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以法制化的規則和程序制約權力,使掌握行政權力的人在法律界定的范圍內行事,盡可能減少權力腐敗。
以文化滋養涵育“一念之間”的境界。中華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要留清白在人間”精神血脈,與紅色基因中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革命氣節一脈相承。政治底線的堅守不僅是紀律要求,更是精神境界的升華。文化有著獨特優勢,廉潔文化具有規范約束作用,能激發黨員干部“不想腐”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黨員干部自我約束、自我糾偏的能力,守住“不想腐”的思想堤壩。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陶冶道德情操,努力使“不想腐”成為一種高度自覺。要讓廉潔文化融入家風建設、嵌入社會治理方方面面,引導黨員干部要用文化基因滋養精神品格,在無數個“一念之間”的考驗中,始終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