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走進鹽津縣牛寨鄉萬和村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一個個黑色的菌棚錯落有致。大棚里,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褐色“小傘”破土而出,菌香四溢,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摘成熟的羊肚菌。
“老鄉,羊肚菌種植、管理過程順利嗎?銷售方面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日前,鹽津縣紀檢監察干部深入牛寨鄉萬和村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向村民了解羊肚菌種植、銷售相關情況。
“今年我們擴大了種植規模,收成比去年更好,現在我們平均畝產約500公斤,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我們的羊肚菌都遠銷到了東北地區。”種植戶劉某介紹道。
近年來,鹽津縣牛寨鄉萬和村依托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資源優勢,以“村黨總支+合作社+企業”的模式發展羊肚菌種植特色農業產業,通過土地流轉、技術扶持、產銷對接,2024年,該村羊肚菌種植面積達50畝,年產值約75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375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圖為鹽津縣紀檢監察干部在牛寨鄉萬和村羊肚菌種植基地走訪,了解惠農政策落實、涉農補貼發放情況。陳方/攝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監督跟進。鹽津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以“監督+服務”雙輪驅動,緊盯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種植戶面對面交流,走訪調研,摸排產業生產中的農資需求、技術難題和政策落實堵點。督促鄉農綜站等職能部門擰緊責任鏈條,加強對技術指導、產銷對接等環節的監管,確保集體經濟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為羊肚菌產業發展清障護航。
針對特色產業發展資金量大、項目多、受益面廣等問題,縣紀委監委將特色產業發展納入政治監督工作內容,充分利用“室組地”聯動監督、片區之間交叉監督等方式,通過實地走訪、督查回訪對產業發展全過程動態監督,著力糾治政策落實、政務服務、訴求解決等方面存在的作風不嚴不實、工作打折扣、服務不主動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針對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建立問題臺賬,實行清單化管理;涉及的相關問題線索,優先核查處置,做到嚴查快辦,切實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陳方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