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全鏈條監督織就鄉村振興新“絲路”

發布時間:2025-03-25 09:20:26   來源:楚雄州紀委監委

春風拂面,春桑吐新芽。時下,走進大姚縣石羊鎮,仿佛步入一片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的桑園在陽光下泛著光澤,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農民們來回穿梭在桑園地里,忙碌著為桑田灌溉、施肥,臉上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家去年養了34張蠶繭,賣了15萬元,有政府的扶持和補貼,還有技術人員上門指導服務,我們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更足了!”大姚縣石羊鎮大中村委會李家莊小組蠶農王義恒信心滿滿地對前來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道。

此前,大姚縣紀委監委在開展“蹲點式”調研監督時,有桑農反映桑樹種植培訓和養蠶技術指導不到位、蠶繭質量不高、收購價格不穩定等問題,嚴重挫傷了群眾栽桑養蠶的積極性。

縣紀委監委通過實地調研、入戶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制約全縣蠶桑產業發展的瓶頸,隨即形成問題清單,督促縣農業農村局對全縣各蠶繭收購點開展摸排并進行重點整治,進一步規范蠶繭收購市場;督促各涉桑鄉鎮加大對蠶桑種養殖技術的培訓,定期或不定期走訪蠶農,幫助解決突出問題。

大姚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近年來,該縣通過采取“政府引導、合作社帶動、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蠶桑產業現已成為該縣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產業支撐。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興旺,監督保障。大姚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采取“室組地”聯動、“蹲點式”調研等監督方式,緊盯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惠民惠農政策落實等關鍵環節,深入鄉鎮、農業農村局等開展監督檢查,著力查找制約蠶桑產業發展的瓶頸和問題。同時,充分發揮派駐紀檢監察組“探頭”作用,直插一線,深入農戶和蠶繭收購站開展明察暗訪,查找鄉鎮和相關職能部門是否認真履行職責,縣鄉農技人員是否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督促鄉鎮和有關職能部門認真履職,強化蠶桑種養殖技術培訓,規范蠶繭收購市場,促進蠶桑產業提質增效,蠶農增收。

在縣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該縣成功引進了2家繭絲綢龍頭企業,不僅穩定了蠶繭市場收購價格,還帶動了鄉村旅游的興起,游客們可以親身體驗采桑、喂蠶的樂趣,了解絲綢制作的全過程。同時,該縣還不斷創新,延伸出了桑葉茶、桑枝飼料、蠶桑枕、蠶絲被、桑葚酒等多種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拓寬了桑農的增收渠道。

如今,該縣已形成集種桑、養蠶、繅絲、織綢以及相關副產品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這條由蠶桑吐絲織就的鄉村振興新 “絲路”,正越走越寬廣。它不僅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成為該縣熠熠生輝的“金色名片” 。

據悉,2024年,全縣桑園種植面積達8.9萬畝,養蠶農戶8098戶,產繭2802噸,全年蠶繭銷售收入17806萬元。2025年計劃飼養蠶種7萬張,生產鮮繭3000噸,生產銷售白廠絲90噸,絲綢面料75萬平方米,實現蠶桑綜合產值2.7億元以上。(梁家禮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