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大關煙雨蒙蒙,正是茶葉采摘的好時節。
走進翠屏山腳的百畝茶園,一壟壟茶樹郁郁蔥蔥,在吸足一波春雨后的茶樹滿是鮮綠的嫩芽,茶農們背著竹簍穿梭在茶園里,熟練地采摘著鮮嫩的芽尖,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翠華茶,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山高谷深云如海、巖峭坡陡日照短”的生態環境孕育出的“翠華茶”色綠、味甘、形美,歷來頗受顧客喜愛,已成為大關縣群眾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
“大娘,今年的茶葉收成怎么樣,價格好不好?”
“大哥,這片茶園有多少工人在采摘,相關部門有沒有對你們進行安全宣傳?”
……
為確保茶葉采摘、加工、銷售各環節高效有序推進,大關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把茶產業作為護航鄉村振興領域的監督重點開展監督,深入茶園等生產一線靠前監督,護航茶產業健康發展。
“今年采茶效率提高了20%,明前茶品質好,采摘技術要求也高,去年我們參加了幾場茶葉采摘技術培訓,學到了采摘的竅門,今年就派上了大用場,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標準獨芽鮮葉收購價每公斤130元左右,一芽一葉鮮葉收購價每公斤70元左右。”周大哥滿面笑容地對前來了解情況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道。
為破解走訪中發現的農戶茶葉生產技術不精問題,大關縣紀委監委督促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組織農技人員開展“送技下鄉”活動,對茶葉種植、管理和采摘等開展針對性技術培訓和指導,并督促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引進新優茶樹品種、建設標準化茶園、開展茶葉加工和茶園管理培訓等舉措,全力提升茶葉產量與品質。
針對茶產業發展中惠農補貼落實、農藥購買、用工勞動保障、收購價格、銷售渠道等群眾關切點,該縣紀委監委積極延伸監督觸角,發揮派駐機構“貼身監督”和“縣+鄉+村”三級聯動監督優勢開展監督檢查,壓實職能部門責任,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問題。
同時,對部分職能部門在服務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情況,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對產業項目推進中履職不力、敷衍應對等問題果斷“亮劍”,為茶產業發展注入“廉動力”。
“從田間到舌尖,從生產到市場,我們打好監督護航‘組合拳’為茶產業注入活力,助力傳統茶香煥發新生機,讓一片片‘小綠葉’成為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的重要音符。”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王國鋒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