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永善縣碼口鎮新民村一條彎道急、路面窄、錯車道少的“煩心路”,在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搖身一變,成了寬敞方便、凝聚民心的“舒心路”。
事情的改變還要從一次圓桌會說起。
“前幾天騎車在那里還摔了一跤,還好騎得不快,只是受了點皮外傷。”
“平時出行太不方便了,開車過的時候方向盤都是牢牢抓緊,生怕出啥事。”
……
在碼口鎮新民村木垮片區的“微網格”圓桌會上,網格員和大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說起這條進組公路,大家頗有感觸。公路修繕加寬成了本次圓桌會討論的焦點。
在了解到群眾的這一訴求后,鎮紀委督促村黨支部及時召開群眾會,在廣泛收集關于公路擴寬的想法與建議的基礎上,共同商議謀劃確定了解決方案。
新民村黨支部牽頭協調組織,積極與鎮公路管理所、鄉村振興辦等職能站所聯系,協調到了水泥、砂石等公路修繕改造物資。此外,外出務工的鄉親們主動籌資2萬元解決機械費用,50余名群眾踴躍參與投工投勞,公路修繕加寬得以穩步推進。
“事關木垮片區3個小組139戶400余名群眾的切身利益,在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務必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為確保公路建好見質效,建設前,鎮紀委督促鎮職能站所落實好監管責任,做好現場指導,確保工程質量;建設過程中,鎮紀檢干部直達公路施工現場,督促有序推進公路建設進度,嚴防鎮村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
“過來幾個人搭把手,把這里的石頭清理一下。”施工現場,青年人干勁十足地鏟混凝土、抬撮箕,協助材料轉運到路邊;老人們主動清理公路兩旁的雜草、石頭,為施工創造條件;還有的群眾在施工路段引導過往車輛安全繞行,保障施工安全與工程進度。
片區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大家全力推動下,歷時2天時間,一條1.5公里長的進村公路便完成修繕擴寬。
如今,寬闊平坦的公路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改善了村容村貌,還為村內農產品運輸、鄉村旅游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永善縣紀委監委 楊志 黃辰威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