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蜿蜒,青山疊翠,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腹心地帶的維西縣,境內群峰連綿疊嶂,江河縱橫交錯,全縣大小山溪、河流700余條,其中最大的兩條干流永春河、臘普河分別注入瀾滄江和金沙江之中。
近年來,維西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將生態環保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針對縣域內河流縱橫、監管面廣的特點,強化“室組地”聯動協作,以“全鏈條式”監督將監督“探頭”延伸到水生態保護每個環節,推動構建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為全縣水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注入“廉動力”。
“臘普河,藏語意為神川之河,是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流經塔城鎮全境,最終在小河口匯入金沙江,是塔城鎮的‘母親河’,也是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塔城鎮紀委負責人介紹,為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河流生態治理成果,守護綠水青山,該鎮紀委將臘普河流域河道治理納入常態化監督檢查內容,推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深化開展,全力解決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生態環境保護的堵點、難點問題。今年以來,該縣開展專項監督檢查4次,對發現的垃圾亂堆亂倒、排放污水等問題,及時反饋至各村,指導各村主要負責人對照反饋意見建立問題清單臺賬,擰緊整改責任“發條”,共護臘普河流域水清岸綠好風光。
不僅是臘普河,彼時的永春河畔,春風裹挾著泥土芬芳,樹木舒展出嫩綠的葉子,兩岸花影漸次綻放,河堤上散步的居民絡繹不絕。永春河流域生態治理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后,通過統一規劃、統籌兼顧、功能復合、分期實施,在建成較完整防洪體系的同時,構建了永春河兩岸生態走廊,改善了永春河及周邊的環境。“前些年污水橫流、垃圾遍布,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談及永春河的變化,居民和大爺向前來走訪的紀檢監察干部感慨道。
水質提升、生態提質、景觀優化的背后,是維西縣委、縣政府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上的久久為功,也是全縣紀檢監察機關深化生態環保領域監督,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
該縣紀委監委始終把嚴的基調貫穿生態保護全過程,聚焦歷次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及日常監督發現的問題,緊盯控污、截污、治污等關鍵環節跟進監督、全程監督,督促職能部門履職盡責,抓好職責領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力筑牢水生態環境安全屏障。與此同時,以生態環境改善為依托,推動打造集農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鄉村田園社區建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如今的維西,水生態保護的“綠色紅利”持續釋放。塔城鎮依托清澈的臘普河水發展生態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這些看得見的變化,成為全縣紀檢監察機關護航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
“守護好每一條河流、每一片水域,既是政治責任,更是民生承諾。”維西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生態環保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繼續強化源頭治理,以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讓維西的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普素琴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