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綠水環繞的個舊市蔓耗鎮黃草壩村委會小蔓提村,樹木成蔭,溪水流淌,白墻灰頂的傣家小院映入眼簾,門口懸掛的家風家訓、墻壁上的傣族族訓、步道邊的廉言廉語吸引著村民、游客駐足品讀。
“這里環境很優美,有豐富的民俗文化體驗和濃厚的廉文化氛圍,既可以帶著家人來休閑娛樂,還能帶孩子學習家風知識,是閑暇放松身心的好去處。”一位來自市外的游客說道。
個舊市蔓耗鎮立足傣村文化和鄉村旅游資源,將廉潔元素與傣族族訓、家風家訓等結合,融入美麗村莊,打造鄉村“廉”景,潛移默化讓游客和當地群眾接受家風教育和廉潔教育。
近年來,該市不斷推進清廉建設融入基層治理新格局,以清廉村居建設為抓手,通過陣地建設、廉潔教育、監督護航等形式,多維“廉”動發力,繪就鄉村“廉”色,為鄉村振興賦能。
廉潔文化是清廉村居建設的內容之一。該市深入挖掘本地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及民風民俗等資源中蘊含的廉潔元素,以不同形式融入廉潔文化建設,以文化人、以廉潤心,推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和諧新風。
具體實踐中,賈沙鄉立足本地竹資源,深耕濃厚的竹文化,以竹喻“廉”,弘揚堅忍不拔、剛直不阿、清廉自潔的“竹廉精神”;寶華街道依托轄區老街、老巷,深挖家風家訓及鄰里互助等老街故事,傳承良好家風;金湖街道用好社區及小區亭、欄、室、角、墻等空間,打造富有教育意義的特色“廉潔庭院”,將廉潔理念傳播至每個家庭……
除了可視可觸可感的廉潔文化,該市還主動送“廉”入鄉村、到基層,結合市內黨員干部違紀易發多發問題及風險點,創作多部廉潔短視頻并廣泛宣傳教育;針對農村黨員、村干部的廉政風險點,豐富警示教育形式,激發黨員、干部廉潔意識;積極開展廉潔文藝匯演、書畫展覽等活動,推動廉潔文化深入基層,涵養清廉之風。
村干部是連通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而基層小微權力運行是群眾關注的焦點。該市制發村干部履職行為負面清單等制度,為村干部規范履職劃定行為底線,將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選聘村務監督專員,夯實基層監督力量;組織業務培訓,開展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講監督故事活動,提升履職能力;定期派發監督任務清單,促進精準監督……該市紀委監委持續擦亮基層監督“探頭”,緊盯小微權力運行,圍繞惠民惠農政策落實、“三資”管理、“三重一大”事項、基層干部作風等內容,靠前監督、精準監督,促進村干部廉潔規范履職、村級事務陽光公開。(戴開娟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