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監督+服務”讓“土里薯”變“致富金”

發布時間:2025-06-03 09:15:25   來源:曲靖市紀委監委

眼下正值初夏時節,陸良縣10萬余畝小春馬鈴薯迎來豐收。廣袤田野間機聲隆隆,一顆顆金黃飽滿的馬鈴薯,從紅土地中破土而出。

“今年種植多少畝?畝產有沒有新突破?”在小百戶鎮普樂村連片薯田里,鎮紀委書記潘鵬細致詢問種植大戶顧崗明馬鈴薯生產銷售情況。

“今年流轉了200多畝土地,采用新推廣的高壟雙行種植法,畝產有望超過3噸!”顧崗明擦拭著額頭汗珠,難掩豐收的喜悅。這份成績單背后,是陸良縣紀委監委監督護航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作為縣域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陸良縣小春馬鈴薯規?;N植今年面臨新挑戰:脫毒種薯推廣初期,部分農戶對標準化種植技術掌握不足;獲取市場信息渠道有限。陸良縣紀委監委緊扣縣委、縣政府“一薯一策”產業發展規劃,聚焦種源供應、田間管理、采收銷售等關鍵環節,以“全鏈條監督”推動職能部門開展“全周期服務”,助力全縣小春馬鈴薯優質高產。

為提升監督實效,陸良縣紀委監委成立監督檢查組,下沉一線蹲點調研,通過走村入戶察民情、田間地頭看長勢,梳理形成包括技術培訓覆蓋率不足、農技指導不到位等6類問題清單,向農業農村部門制發監督建議書。監督推動下,農業農村部門抽調植保、農技專家組成3支服務團,開展“下鄉蹲點服務”,針對馬鈴薯規?;N植,逐步推廣運用病蟲害綠色防控等5項新技術。

“從種薯切塊消毒到膨大期水肥管理,每個環節都有標準化操作手冊,專家團定期到田里跟進服務,做好技術指導。”陸良縣農業農村局馬鈴薯產業組組長資月娥介紹,通過“點對點”的技術服務,農戶們不僅掌握了馬鈴薯高壟雙行種植法,還學會了通過土壤墑情監測儀進行科學灌溉,每畝馬鈴薯化肥使用量減少了15%,商品薯率提升至86%以上。

在“監督+服務”雙輪驅動下,產業提質增效成果顯著。“按照專家給的技術方案,今年種植的馬鈴薯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收購商看了樣品就搶著下單。”顧崗明指著剛裝滿的貨車介紹,采收首日就接到5家客商的訂購電話。

為推動馬鈴薯產業規模化發展,陸良縣紀委監委深化“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將種薯質量溯源、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產品銷售等產業鏈節點納入監督臺賬,建立“發現問題、交辦整改、跟蹤問效”閉環機制,督促職能部門靠前服務,加大種子質量監管執法、技術保障力度,落實落細惠民惠農產業政策。

從田壟間的監督問效到產業鏈的服務增效,陸良縣紀委監委以“嵌入式”監督打通產業高質量發展堵點,推動職能部門用“保姆式”服務破解群眾所需所盼,讓小小馬鈴薯成為帶動農戶增收的“黃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據統計,陸良小春馬鈴薯今年總產量達20萬余噸,總產值將突破3億元。(陸子澄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