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為“小微權力”戴好“緊箍咒” 提升基層監督治理效能

發布時間:2025-06-09 09:13:42   來源:玉溪市紀委監委

“我覺得只是一個小工程,讓親屬來承接問題不大,但沒想到違反了黨紀。這次對我的處分也為我敲響了思想警鐘,我會吸取這次的深刻教訓,管好手中的權力……”這是近期澄江市紀委監委辦案人員對龍街街道某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開展談話時的一幕。該社區書記因對轄區內開展拆除房屋、清理社區責任河道等工作時優親厚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小微權力看似微小,卻連著民生。澄江市紀委監委聚焦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中群眾監督渠道單一、職能部門主體責任意識不強、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監督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結合實際、靶向施治,進一步梳理完善村(社區)干部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民生事項辦理流程及操作規程。同時,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緊盯基層資金發放、政策落實、項目實施等重點,梳理村級事務辦理各類廉政風險點,督促各村(社區)實行村(居)務公開,明確公開的內容標準、時間節點等,真正把村級小微權力管細管實,促進村級事務規范化管理,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村(居)委會主任落實‘一肩挑’后,這些‘一把手’有可能會出現大搞‘一言堂’、優親厚友等傾向性問題,而大部分基層干部和群眾又礙于‘一把手’所謂的‘大權力’,通常敢怒不敢言,這一直是困擾村(社區)監督質效提升的難題。”該市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負責人表示。

對此,該市紀委監委在嚴格落實集中整治工作要求中,將村(社區)和村組干部的作風問題納入重點整治清單,問題線索主動找主動辦,在全市村組干部中開展作風問題“大起底”“大排查”,不斷推動小微權力運行規范化,切實打通基層監督“最后一公里”。同時,依托小微權力“一點通”監督平臺和院壩會線下陣地,拓寬村級事務公開途徑,暢通群眾訴求監督渠道,聚焦“三資”管理、工程建設、宅基地審批、低保戶評定等群眾關心關注的身邊事,變“墻上貼”為“公開曬”“集體議”,以公開促進監督,提升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能力和水平。(張云龍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