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徹查農貿市場管理亂象促進基層治理
守好“菜籃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曹溢 自江蘇常州報道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紀委監委對農貿市場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通過核對登記臺賬、實地現場走訪、查閱財務憑證等方式,著力守好群眾“菜籃子”。圖為近日,該區紀檢監察干部在湖塘農貿市場了解相關情況。何克來 攝
近日,武進區洛陽消費品綜合市場商戶通過掃描二維碼交費。本報記者 曹溢 攝
農貿市場承載著市民的一日三餐,更氤氳著一座城市的煙火氣。
2024年11月21日,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紀委監委第九紀檢監察室聯合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對該區雪堰、潘家、漕橋三家農貿市場開展月度監督檢查。針對此前監督檢查發現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問題,現場核實整改情況。
2024年以來,類似這樣的檢查已在武進區開展了28次,實現對轄區40家國有、集體性質農貿市場兩輪檢查全覆蓋。
“我們把農貿市場作為日常監督重點,進一步鞏固專項治理成果。”武進區紀委常委、監委委員陸紅林告訴記者。在此前的農貿市場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治理中,武進區紀委監委共查處相關違紀違法案件32起,黨紀處分10人,政務處分22人,留置2人。
“紀審”聯動揭開農貿市場管理亂象的蓋子
為什么會把監督的目光聚焦到農貿市場?
武進區洛陽鎮紀委書記許蕓這樣說:“各鎮(街道)市場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管會)負責轄區多個農貿市場的管理,業務涉及攤位租金、水電費等大量收支。這樣的職能部門沒有定期的審計機制,我們心里是不托底的。”
從時間上看,洛陽鎮市管會前后兩任“一把手”任職時間均長達9年,僅靠現有的離任審計機制,無法達到日常監督的目的。2021年6月,洛陽鎮紀委聯合武進區財政局洛陽分局成立審計小組,對洛陽鎮市管會財政收支情況進行重點審計。“很快就發現了問題。”許蕓說。
審計發現,市管會攤位租金收取時間和財政分局入賬時間間隔較長。且市管會結報員施亞紅個人銀行卡與單位的銀行結報卡存在大量不明資金往來。
經過進一步測算,審計小組發現2020年洛陽鎮市管會賬面收支存在異常虧損,施亞紅存在挪用公款嫌疑。鎮紀委立即將該問題線索移送至武進區監委。2021年10月,施亞紅因挪用公款問題被留置。洛陽鎮市管會主任沈某某、洛陽鎮財政分局原副局長顧某某因履行監管職責不力被問責。
在對施亞紅問題線索深挖細查過程中,洛陽鎮紀委又發現洛陽鎮市管會原主任馬某興,以及市管會財務負責人馬某平等人均存在違紀違法問題。
“經過分析研判,我們認為洛陽鎮市管會系列案件的發生除了行為人自身紀法觀念淡薄外,背后還存在一些干部責任心不強、監管缺位等方面問題。”陸紅林說,既然問題暴露出來,就要舉一反三,防范更多類似問題的發生。
專項整治全面清理農貿市場問題隱患
洛陽鎮市管會系列案件查辦后,武進區紀委監委同步出臺工作方案,成立由區紀委副書記任組長,3個紀檢監察室及派駐紀檢監察組等部門為成員的專項治理工作專班,正式啟動全區農貿市場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治理。
“我們對兩年內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單、信訪舉報件中涉及農貿市場的806件投訴件全面起底,發現群眾對市場設施老舊、環境臟亂差、周邊交通擁堵等問題反映強烈,而這也折射出農貿市場的管理存在一定問題。”武進區紀委監委干部李玉峰說。
根據工作方案,專項治理工作專班將轄區8鎮2街道劃分為3個片區,每個片區由1個紀檢監察室牽頭聯系。8個鎮2個街道紀(工)委分頭組織人員,對轄區農貿市場所有權歸屬、經營管理方式、經營位置規模等基本情況逐一核查登記,建檔立冊。
然而,工作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從初步統計數據看,農貿市場權屬關系混亂,給專項治理監督范圍的確定造成困難。”武進區紀委監委監督審查技術室有關負責同志說。
結合農貿市場權屬性質不同、管理方式不一的實際情況,工作專班對全區51個農貿市場的權屬關系進行了批量篩查,梳理出國有、集體性質農貿市場40個,私營性質農貿市場11個。同時,把重點監察對象聚焦在與市場經營、資金收支密切相關的市場主管和財務人員。區紀委監委監督審查技術室通過技術手段對25萬余條數據進行碰撞比對,發現挪用資金類問題線索26條。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各鎮(街道)紀(工)委結合信訪舉報、日常監督、巡察監督發現的問題,對轄區內國有、集體性質的農貿市場逐一開展專項檢查。從經營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三個方面,針對攤位(商鋪)是否低價出租、高價轉租,員工招錄是否優親厚友,財務管理是否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等8個重點問題,著力發現和收集一批農貿市場腐敗和作風問題。
針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各紀檢監察室與鎮(街道)紀(工)委逐一會商,提出處置建議。各鎮(街道)紀(工)委聯合財政、審計等職能部門深入核查,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行為,以及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
與此同時,專項治理工作專班還協調區商務、財政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干成立15個區級督查組。通過集體座談、聽取匯報、現場走訪、查閱賬冊、個別談話等方式,對農貿市場安全生產、財務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廉潔風險和不規范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檢查63次,移交問題線索38條。
深入發掘腐敗和不正之風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查處的32件農貿市場領域違紀違法案件中,涉及不正確履職17件,違規發放津補貼9件,坐收坐支、賬外保管資金4件,挪用、冒領資金2件……”
專項治理中,武進區紀委監委同步開展類案分析,形成專題分析報告,深挖問題根源,梳理案發規律,找準案件背后暴露出的制度建設薄弱點、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力求達到“解決一類問題、完善一批制度、推進一域治理”的效果。
陸紅林認為,32起案件中不正確履職占比較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農貿市場管理人員履行主體責任不力、管黨治黨寬松軟。
以洛陽鎮市管會系列案件為例,市管會主要領導缺乏對財務等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有效監管,對施亞紅未及時上繳市場攤位費、水電費的情況長期失管失察。作為市管會財務主管單位,洛陽鎮財政分局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每個環節該審核的未審核,該提醒的未提醒,為施亞紅9年間挪用公款總計400多萬元提供了機會。
“紀法意識淡薄是通病。”參與查辦多起農貿市場違紀違法案件的武進區紀委監委第九紀檢監察室主任韓明說。
一方面,作為基層黨員干部,農貿市場管理人員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識不清、執行不到位,導致違規發放津補貼問題頻發。專項治理發現,武進區湖塘鎮5個農貿市場存在連續幾年以壓歲錢的名義為市場自聘人員發放補貼、以現金形式發放工會福利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對紀法缺乏敬畏,甚至以身試法。專項治理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人員中,會計或結報員占了四分之一。比如,湖塘鎮馬杭消費品綜合市場會計張某、湖塘鎮大學新村消費品綜合市場管理有限公司會計張某,都存在多次挪用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進行營利等問題。
“制度不能說沒有,但是制度執行不到位或者存在違規操作空間,就容易讓人‘鉆空子’。”許蕓說。從案件查辦情況看,農貿市場攤位招投標、日常維修、與商戶間的矛盾協調等,缺乏完整詳細的制度,農貿市場管理人員“一事一議”、“靈活操作”的空間較大,造成坐收坐支、賬外保管資金等問題。比如,洛陽鎮市管會主任沈某某違反規定,同意不收取倉庫租金,以抵扣到陳某經營的商店拿取市管會日常運營所需日用品。
以案促改促治,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2024年11月17日,洛陽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攤主詹夢嬌找市場財務人員楊曉紅充電費。打開辦公室電腦,進入常州市財政局統一公共支付平臺,輸入交款人、手機號等相關信息,平臺自動跳出收款二維碼。掃碼繳費完成后,詹夢嬌的手機即刻收到電子版的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
“現在,武進區所有農貿市場的攤位招投標保證金、租金、水電費等收費,全部掃碼直接交到市財政,我們不經手現金或轉賬。”楊曉紅告訴記者。
針對專項治理發現的廉潔風險,武進區紀委監委聯合區財政局,在常州市財政局統一公共支付平臺開設專門板塊,推動轄區所有農貿市場實行收入非現金化結算,落實先收款后開票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了結報員解款不及時和開票不入賬等問題,有效避免了財務人員挪用公款等廉潔風險。
同時,武進區湖塘鎮、禮嘉鎮、雪堰鎮、南夏墅街道紀(工)委針對各農貿市場管理薄弱環節,分別向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農貿市場黨組織制發7份紀律檢查建議書,督促提升思想認識、強化監督管理主體責任、完善規范制度機制、優化人員培養教育,推動制定出臺鎮級市場財務管理辦法、市場上市商品準入制度等27項制度,進一步強化鎮級農貿市場管理責任和監督約束機制。
為進一步解決農貿市場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弱化、紀律淡化、管理虛化等深層次、根源性問題,武進區紀委監委監督推動各鎮(街道)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將原來各農貿市場的黨員干部統一調整至行業主管部門黨總支,規范開展黨組織活動。通過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警示教育大會,深入剖析案發原因,開展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教育提醒相關工作人員依規依紀依法履職盡責。
“現有農貿市場管理人員存在業務知識儲備不足、專業性不強、效率不夠高等問題。”許蕓表示,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財政局對農貿市場財務人員開展業務能力集中培訓,增強職業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教育引導其不越“底線”、不踩“紅線”、不闖“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