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云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在昆明開幕
省長王予波代表省人民政府
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1月18日,云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昆明云南海埂會堂開幕。楊崢 雷桐蘇 陳飛 黃興能 高吳雙 攝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
都有哪些干貨?
一起來看看
↓↓↓
2024年工作回顧
全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534億元、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第一、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3%,糧食總產量1993.5萬噸、創歷史新高。
(一)經濟運行穩進提質
●連續12個季度召開重大產業項目推進會
●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52.1%
●產業民間投資占全部民間投資比重達66.5%
●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直接帶動消費超330億元
(二)產業強省加快推進
●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全社會用電量、西電東送電量分別增長10.6%、10.9%、22.9%
●集中式光伏并網和在建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電力總裝機突破1.5億千瓦、綠電占比超90%
●單晶硅、電解鋁產能分別居全國第2、第4位
●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云南工業“新三樣”增加值增長8.2%
●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17.7%
●10種有色金屬產量占全國比重超1/10
●滇中稀貴金屬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89個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達78%
●農業投資規模連續3年保持全國前列
●茶葉、鮮切花、核桃、咖啡、橡膠等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1位
●新增2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重點產業全鏈條產值突破2.7萬億元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叫響全國,實現旅游總花費1.14萬億元
●過境免簽擴展到9個州(市)并延長至240小時、接待入境過夜游客增長168%
●旅居人數達389.75萬、增長20.7%,“旅居云南”成為新時尚
●元陽阿者科村入選世界“最佳旅游村”
(三)改革創新縱深拓展
●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
●辦好10件惠企實事
●創新開展6期“廳局長坐診接訴”
●選派552名金融特派員
●融信服平臺新增授信超2100億元、惠及經營主體14.6萬戶次
●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共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67億元
●經營主體凈增48萬戶、達680萬戶
●企業凈增15萬戶、達157萬戶
●“四上”企業凈增3193戶、超2.4萬戶
●騰沖科學家論壇效應持續放大,累計促成人才引進項目496個、招商引資項目780個
●新增技能人才74萬、專業人才8.1萬、首席技師73人
●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員2621人
●高新技術企業凈增600戶
●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
●技術合同登記數、成交額分別增長21.4%、25.2%
(四)開放勢能愈加強勁
●開行“粵滇·瀾湄線”“京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和昆明至泰國拉廊多式聯運列車
●開通中國首列跨境旅游列車
●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4500萬人次、貨物超5000萬噸,客貨運量連續三年增長
●昆明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獲批建設
●構建滬滇“16+16”園區共建體系
●磨憨、瑞麗、河口沿邊產業園區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1個
●“2+3”園區累計到位省外資金708億元
●磨憨鐵路口岸創建成為我國首個經世衛組織認可的國際衛生陸港
●關累港口岸通過國家驗收
●國務院批復勐滿公路口岸對外開放
●農產品出口規模保持西部第1位
●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5.1%
●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3.6%
(五)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省級和昆明市國土空間規劃獲國務院批復
●建立“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率先在全國開展城鎮開發邊界優化調整
●交能融合、綠美通道經濟項目入選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
●華麗、昭金、姚南等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文蒙鐵路開工建設,東川港建成投用
●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878個、居全國第5位
●西疇生態扶貧、農墾集團替代種植獲評全球最佳減貧案例
●培養認定農村致富帶頭人3.07萬
●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新發放量居全國第1位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
●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300萬畝
●農村衛生戶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分別達75%、92%、57%
●新改建農村公路1.2萬公里
(六)生態質量持續提升
●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9.1%,細顆粒物平均濃度20.5微克/立方米,均保持全國前列
●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均為Ⅱ類及以上
●獨龍江入選第三批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預計磷石膏綜合利用率77%左右
●建成亞洲象監測預警體系
●完成營造林349.9萬畝、種草改良26.2萬畝
●新增城鄉綠化美化面積10.02萬畝
●10個省級零碳園區啟動建設
●有機產品和低碳產品認證證書數均居全國第2位
(七)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76.1%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
●城鎮新增就業51萬人
●城鎮調查失業率5.0%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47.3萬人
●創業貸款扶持創業4.4萬人、帶動就業11.9萬人
●3個縣區建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零”的突破
●實現16個州(市)高等學校全覆蓋
●新增3個碩士授予單位和62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98%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標準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達95%,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7.6%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88.7%
●兜底保障生活困難群眾357.37萬人
●時隔12年再奪奧運會金牌
●新增國家等級博物館8個
●年度10件惠民實事全部辦結
(八)安全底板加固筑牢
●連續61個月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首次實現自1950年以來汛期洪澇災害人員“零傷亡”
●中小學校地震預警終端實現全覆蓋
●在全國率先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應急廣播全覆蓋
●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成效顯著
●法治建設群眾滿意率連續5年保持97%以上
2025年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發揮比較優勢、用好后發優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好經濟轉型升級攻堅戰,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產業投資增長7%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
●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
●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
●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955萬噸以上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確保完成“3815”戰略發展目標“三年上臺階”的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要自覺用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按照省委十一屆六次、七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深化落實各項改革任務,打好政策“組合拳”,在干中求進中展現作風、在難中求進中檢驗意志,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推動“三個定位”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二)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機制,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結出新碩果。
(三)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展現新面貌。
(四)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開創新局面。
(五)深化民生保障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
2025年重點任務
(一)統籌消費和投資,加快釋放內需潛力
●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辦好“彩云”系列促消費活動
●打好產業項目攻堅戰,抓實季度重大產業項目開工
●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保持在50%以上
●推行綠電招商、產業鏈招商、場景招商、營商環境招商等
●打響“有一種叫云南的機遇”品牌
●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0個
●啟動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
●推動廳局長坐診、巡診、上門問診
●抓好10件惠企實事
●用好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
●提速渝昆高鐵、長水機場改擴建
●加快國高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沿邊高速公路和鐵路,普通國道、水運樞紐等項目建設
●開工建設3件大型灌區、5件大中型水庫和滇中引水二期骨干等重點水利工程
(二)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構建符合省情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開工、投產新能源項目各1600萬千瓦以上
●建成新型儲能200萬千瓦
●壯大19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打造低空經濟、通用航空、氫能及儲能等新增長引擎
●加快建設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基地
●推進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建設
●聚力提升“綠色云品”競爭力和影響力
●實施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
●持續開展旅游服務創優提質和市場秩序整治百日行動
●做實打響“旅居云南”新品牌、力爭旅居人數達600萬
●建設“大香格里拉”戶外運動發展集聚區、體驗區
●打造“數智工廠”5個、“小燈塔”示范企業15戶
(三)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夯實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四通行動”
●創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建強基礎教育“三級三類”教師人才隊伍,落實“小學期”制度
●抓好省部共建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試點任務
●支持“雙一流”建設,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
●辦好西南聯合研究生院和云南高等研究院
●在9個人口20萬以上的縣建成特殊教育學校
●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速保持全國前列,科技型中小企業超1.5萬戶
●實現科技特派員、特派團縣(市、區)全覆蓋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騰沖科學家論壇
●加大對科技領軍人才、產業創新人才、青年人才等支持力度
●推動高端智庫、院士專家工作站等落地
(四)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做強昆明都市圈,培育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壯大滇西、滇東北等城鎮群,積極發展沿邊城鎮帶
●打造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文旅名縣、口岸強縣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實施新一輪促農增收三年行動
●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保持在320萬人以上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左右
●實施第三輪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
●建設改造燃氣和供排水管網5200公里
●農村衛生戶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均提高3個百分點
●鄉鎮通三級公路、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比例分別達70%、78%
●建成農村客貨郵示范縣16個
(五)著力增強內引外聯開放功能,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
●探索建立“1+1+N”運貿綜合服務體系
●常態化開行“瀾湄快線+”系列國際貨運班列
●圍繞中老鐵路培育物流大平臺
●構建“口岸+通道+市場”協調發展的開放組合
●做深做實滬滇“16+16”園區共建合作
●探索“一企兩國兩廠”跨境產能合作
●打造消費電子、紡織服裝等沿邊產業園區標志性產業鏈
●支持更多云品“組團出海”
(六)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邊疆繁榮穩定
●實施第五輪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工程
●建成340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30個邊境旅游示范村
●辦好“中華文化邊疆行”系列活動,完成惠民演出1萬場以上
●加快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公共文化云項目建設
●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扶持
●推動滇緬公路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七)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美麗云南建設
●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實施固體廢物處置六大行動
●實施城鄉生活污水治理3個“三年行動”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全國前列
●力爭香格里拉國家公園、西雙版納熱帶國家植物園掛牌
●建立重點優勢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
(八)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開展大學生興滇創業就業三年行動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0萬人以上
●建好18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4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完成30個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建設
●實現中心鄉鎮衛生院慢病診療專科和康復科全覆蓋
●打造“云嶺名方”,新增遴選2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使用
●129個縣(市、區)全部達到消除麻風危害標準
●深入實施新時代“銀齡人才萬人計劃”
●全面實施新生兒“出生即參保、出院即報銷”
●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繼續辦好10件惠民實事
(九)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補充耕地13.5萬畝
●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城區”建設
●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完善重大災害“123”快速響應機制、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
●優化邊境管控和口岸通道管理,加強“智慧邊防”建設應用
●筑牢全鏈條食品藥品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