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報》刊發南耀平文章: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跨越

發布時間:2025-01-20 15:34:53   來源:云南日報

1月19日

《云南日報》頭版刊發

南耀平文章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跨越》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跨越

南耀平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感恩奮進,鑄就輝煌。

站在2025年的起點,時光回溯,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的關心關懷歷歷在目。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大寒節令前夕,懷著對邊疆各族人民的深情牽掛,習近平總書記頂風冒雪來到彩云之南。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農歷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四次給云南各族干部群眾回信、給第六屆南博會和云南大學建校100周年致賀信。

一次次親臨考察、一封封滿含鼓勵的回信賀信、一個個高屋建瓴的指示批示,為云南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注入了強大動力,給予全省干部群眾巨大鼓舞和奮斗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就是云南前進的方向、奮進的方向。云南各族干部群眾錨定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結出新碩果,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展現新面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開創新局面。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成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成果,也是云南向習近平總書記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三迤大地多錦繡,彩云之南正芳菲,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南擘畫的美好藍圖正在向著更遠的前方徐徐鋪展。

邁進新時代的云南,發展的重點、特點、著力點何在?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子?彩云之南在接續奮斗中蓄勢待發。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指出:“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各項工作,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南發展確立了新坐標、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強調:“希望云南正確認識和把握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決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為新時代云南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明確目標定位、賦予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回信、賀信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闡明了事關云南發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問題,為云南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是云南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綱”與“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云南實踐的根本遵循和戰略指引。

深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托聲聲在耳。從家園秀美、人民富裕的魯甸龍頭山到碧波蕩漾、鄉愁濃郁的洱海古生村,從日子越過越紅火的騰沖司莫拉到“一步跨千年”的怒江獨龍江,從中國(云南)自貿試驗區到中老鐵路……云南各族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轉化為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在科學謀劃中促跨越,在攻堅克難中求奮進,在搶抓機遇中辦大事,彩云之南不斷向新向好。

縱橫正有凌云筆,風好恰是揚帆時。奔涌的浪潮,催征的號角,奮進的鼓點,協奏出激動人心的樂章,云南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開啟了又一個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效益最好、民生實惠最多的時期。

跨越,是新時代以來云南發展的最強音符。

十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但在新時代云南發展進程中,卻書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云南譜寫了經濟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的壯闊篇章——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云南與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經濟總量、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民生補短板均實現歷史性跨越。

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跨越。2024年3月29日,云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聯合發布數據,云南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2012年,云南經濟總量跨上1萬億元臺階,正式邁入全國“萬億GDP俱樂部”。6年之后,云南經濟總量在2018年邁上2萬億元臺階。連跨兩個萬億元臺階,云南經濟總量勾畫出一條美麗的上揚曲線,真實反映了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下云南各族干部群眾昂揚奮進的新面貌。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用了6年,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用了5年,云南的發展不斷提速。

歷史性成績的背后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疊加,更折射出云南經濟創造力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聚、有利條件正加快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集中體現了云南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跨越——云南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以新發展理念為根本遵循,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結構調整破題,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改造提升煙草、有色、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新三樣”,加快文旅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邁入快車道。新能源電池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以打造“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為抓手,云南旅游從觀光型向深度體驗型轉變。2023年,全省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首次過半,投資增長由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拉動向產業投資拉動轉變,三次產業占比從2015年的15.0:40.0:45.0調整為14.0:34.2:51.8,現代化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引下,云南產業發展在總量和速度上實現雙躍升,從“量”到“質”、由“形”到“勢”,獨特的資源、區位、開放優勢正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能。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隨著滬昆高鐵、南昆客專開通運營,云南進入“高鐵時代”;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昆明到西雙版納通行時間從10小時縮短為3個半小時。高鐵動車穿山越嶺,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農村公路進村入戶,航運班機縱橫藍天,如今的云嶺大地,立體交通網絡遍布山山水水,惠及每一位群眾,交通成為十年云南變化最大、群眾感受最深、成效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

腳下的道路在拓展,幸福和希望隨之延伸。

社會民生補短板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化,最終都體現在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上,體現在一張張暢享美好生活的笑臉上。

春節將至,獨龍江鄉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在外上大學、打工的年輕人也回來了。經過脫貧攻堅,獨龍族“一步跨千年”,家家戶戶住上新房子,水、電、網全部接通,交通方便快捷,幸福美滿的生活伴著獨龍江的綠水青山,描繪了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映照著全省發展為民利民惠民的壯麗畫卷。

曾經,貧困是困擾云南千百年的發展難題;如今,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全省93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體脫貧,云南與全國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聚焦惠民實事,云南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增加民生答卷的“溫度”“厚度”。民生在省財政支出占比連續多年超過70%,云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15223元增長至2023年的28421元,129個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云南大學入選全國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實現縣(市、區)以上全覆蓋,積極做好“一老一小”工作,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成為各族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

幸福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云南各族人民一路耕耘、一路收獲,滿懷豪情和自信邁上新的征程、奔向更好的生活。

彩云之南,民族眾多,生態良好,區位獨特,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兩次赴滇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都對云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提出了明確要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云南緊扣工作要求,舉全省之力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三個定位”不斷取得新成效。

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更加深入。2024年9月25日上午,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內,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普洱市各族干部群眾歡聚在一起,共同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民族團結園內不斷回響,在各族干部群眾的心間時刻回響。

“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云南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所有工作的“生命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云南各項工作的主線,堅持一手抓民族團結鞏固,一手抓民族地區發展,集全省之智、舉全省之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

用好發展這把解決民族地區問題的“總鑰匙”,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深入推進;頒布施行《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及實施細則等法規,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和兩輪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創新實施并全面完成374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如今的云南,民族團結、邊疆穩定良好局面持續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篇章不斷煥彩出新。

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冬日暖陽下,漫步大理古生村,“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石碑矗立在洱海之畔。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留下了“立此存照”的約定。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云南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云南胸懷“國之大者”,科學劃定并啟用“三區三線”,確立全省“五區四帶、三屏兩帶六廊多點、一圈一群兩翼一帶”總體空間格局,劃定占全省總面積約三分之一的生態保護紅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擦亮“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亮麗名片,守護赤水河一江碧水向東流,讓九大高原湖泊重新煥發光彩,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詩和遠方。

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云南將優質生態環境的強大動力轉化為綠色低碳發展基礎,轉化為實現“3815”戰略發展目標的潛力支撐點和增長點。全省清潔能源裝機超過1.3億千瓦,綠色能源躍升為第一大支柱產業。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從無到有、迅速壯大;“云系”“滇牌”農產品銷往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綠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銀山。

開放發展實現新突破。2024年12月3日,中老鐵路迎來通車運營3周年的重要時刻。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內機器轟鳴,一個個集裝箱有條不紊地集結、吊裝、分撥;千里之外,老撾萬象南站內,裝卸車正在緊張作業,將鐵礦石、橡膠、水果源源不斷裝進集裝箱。相隔千里,同樣繁忙,“黃金大通道”展現澎湃動能。

云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作為我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重要大通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交匯點,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輻射中心建設統攬對外開放工作,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全力打造“一帶一路”西南方向的樞紐,為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作出云南貢獻。

著力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云南奏響開放合作的新樂章。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通道不斷延伸,“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水運通道加快構建,航空網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點旅游城市全覆蓋。深度參與區域合作機制建設,讓各國通過云南讀懂中國凝聚共識。與周邊乃至世界各國持續深化人文、醫療、教育、科技等交流合作,書寫了一個個友好交往、和合共生的新故事,匯集成民心相通的大文章。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

我們披荊斬棘

已經跨越千山萬水

面向更遠大、更美好的目標

我們還要繼續跋山涉水

一步一個腳印

繪就更新更美的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