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搞腐敗的干部我們痛恨,可也有個別干部雖然清廉,卻不認真做事、積極作為,在其位不謀政,尤其是不給老百姓辦實事,這樣的干部我們同樣痛恨。”相信這不光是這位基層群眾的心里話,也是老百姓的共同心聲。言由心生,群眾的抱怨不是沒有道理。有的干部在清正廉潔上能夠嚴格自律,但在勤奮工作,為民服務上卻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作為、慢作為,沒有擔當進取精神,廉而不勤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廉者,政之本也。”廉在于克己奉公,就是不以權謀私,不損公肥私,而是注重公利公義。古語講:“公生明,廉生威。”為政者的公平公正,就是廉德的體現;為政者廉潔,才能樹立威信、贏得民眾擁戴。“廉,清也。”清,就是高潔不茍取。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說:“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所以,我們經常說“清廉”一詞。
明代的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指出:“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他的這番話,對貪的弊害揭示得極為深刻。而為政掌權者的貪念、貪欲一旦泛濫,則必將誤國誤民,遺患深遠。唐代的《貞觀政要》就總結說:“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唐太宗君臣大都經過隋朝由興盛而敗亡的歷程,對興亡之道有著深切的體悟,由此也成就了貞觀盛世。
古往今來,清廉都被視為立政之本、為官之基。清廉要求為官者要杜絕私心、守住規矩。任何一個有理智、有德行的為官者都應該戒貪不妄取,拒腐守廉潔。正如韓非子所說的:“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唯有對私心貪念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為官清廉,才能剛正不阿、執政為公,得到老百姓的贊揚認可。我們中國人,歷來對清正廉潔的官員都極為推崇,“清官”是老百姓對這樣的官員最高的褒獎,也被后人代代傳頌;而與之對應的腐敗官員則被叫作“貪官”,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用來警示警醒和教育鞭策后人。
清廉是從政的底色,更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廉潔自律不過關,做人就沒有骨氣”,強調要“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我們黨歷來與腐敗水火不容,把廉潔要求作為黨的六項紀律之一,專門作出規范和約束。廉潔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為確保清正廉潔,在從事公務活動或者其他活動中應當遵守的廉潔用權的行為規則,其本質要求是秉公用權,不用公權謀私利。廉潔自律是共產黨人為官從政的底線。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理解廉潔紀律的內容和要求,嚴格遵守廉潔紀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光廉不勤行不行?當然不行;光廉不勤可不可以?絕對不可以!荀悅在《申鑒·政體》中說:“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于天下,二曰達惠于民,三曰達德于身。”曾國藩在《治心經》中有這么一句話:“以茍活為羞,以避事為恥”。封建官吏尚且有如此高的境界,黨的干部理應把能干事、敢擔當、有作為,作為立身之本、為政之要。郭沫若曾經編過一出豫劇,名字叫作《七品芝麻官》。劇中有一句十分經典的臺詞,叫作“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經典臺詞,生動地揭示了為官應該堅持人民立場、勤政為民的深刻道理。
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最高原則。這一原則體現在黨的宗旨、行動綱領和奮斗目標中。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黨員、干部不僅要為政清廉,更要勤政為民,更加自覺地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不光要廉政而且更要勤政,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勤奮工作,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我們要“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勤務員,體現在態度上就是要情系人民,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屁股穩穩地坐在人民群眾這邊;落實在行動上就是要勤奮、勤政,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民之所呼,我之所應,民之所求,我之所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民造福,讓人民過好日子。
勤政為民,為民造福,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成為領導干部政績觀的重要內容。”堅持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抓改革、促發展,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要把為民造福落實到抓改革、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從解決人民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出發,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出發,不斷推進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踐行正確的政績觀上,應該說絕大多數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做得是比較好的。同時也應當看到,政績觀錯位問題仍時有發生,有的把干事和個人名利捆綁在一起,私心雜念作祟,喜歡“做秀”而不是“做事”,熱衷于“造勢一時”而不是“造福一方”;有的違背群眾意愿和當地實際,不按規定履行決策程序,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有的為了追求所謂政績,盲目舉債鋪攤子、上項目,造成財政資金損失,違法違規或者變相舉債融資形成隱性債務問題;有的作風漂浮,弄虛作假,對成績片面夸大,對問題遮遮掩掩,甚至數據造假,搞“數字政績”;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積極不作為……這些問題其危害性不容小視,必須堅決克服和防治。
黨員、干部手里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廉而不勤,不好好地勤政為民是說不過去的,也是絕對不允許的。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要始終懷抱一顆赤誠初心,努力為黨工作,為民造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既廉又勤。(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