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仕途順風順水,40歲不到就擔任正處級領導干部。然而,我好大喜功,政績觀扭曲,亂決策,搞形象工程,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女孩子都喜歡漂亮,我虛榮心很強,看到同學穿金戴銀的,我就開始攀比,工資不夠就挪用公款購買名牌衣服、名牌包包……”“我有一個要好的同學,經常在一起吃吃喝喝,都是他買單。他還時不時送給我一條兩條煙抽,給幾瓶酒喝,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叫我給他辦事,我不顧紀法和規定,不加思考地就辦,現在我被查處,腸子都悔青了……”這是幾名因違紀違法受到查處的年輕干部的懺悔,讀后令人惋惜,使人痛心!
年輕干部處在事業和生活起步期,黨性歷練、社會閱歷、基層鍛煉相對不足,有的對“圍獵”腐蝕警覺性不夠,嚴格遵規守紀意識不強,面對誘惑容易搖擺,作風防線容易失守,甚至滑向腐敗深淵。近年來,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年輕干部占了一定的比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年輕干部違紀違法問題不容忽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組織要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嚴格管理、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監督,不要讓年輕干部倒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年輕干部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黨性錘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特別是要學紀明法,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年輕干部生逢偉大時代,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必須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年輕干部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要求,在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注重練好內功、提高修養,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可堪大用、能擔重任,既是對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和過硬本領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年輕干部紀律作風和責任擔當提出的要求。現在,年輕干部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在學校系統接受教育,具有良好的知識基礎。能不能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轉化成工作能力,需要向實踐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也需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樂當重擔的工作責任、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努力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嚴守規矩、不逾底線,勤學苦練、增強本領。
“分析這些年來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件,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小節到大錯的過程。”黨員、干部的蛻變往往是從作風滑坡開始的,多有一個由風及腐的過程。近年來,全國查處的年輕干部“四風”問題數量呈增長態勢,一些人“前腳剛踏上仕途,后腳就步入歧途”。有的紀律意識淡漠,認為自己掌點小權,平時行個職務之便,吃點、收點,既上不了綱,又觸不了法,沒有什么大危害,最多算不拘生活小節。有的享樂思想嚴重,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艱苦奮斗是“自找苦吃”、已經過時了,熱衷于吃吃喝喝,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逐漸丟掉初心、迷失自我。有的擔當作為不夠,認為平時工作已經很辛苦了,不必追求高標準,過得去就行,或者有干事意愿,但深入基層少、掌握情況不足,抓工作簡單機械、脫離實際。有的群眾觀念弱化,認為自己是“官”,對待群眾缺乏感情、不負責任,漠視群眾疾苦,甚至利用手中權力貪占、侵害群眾利益……
上述這些錯誤思想和行為,要引起年輕干部的警醒,也給年輕干部敲響了警鐘。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錯誤的思想不糾正就會引發更多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不改正就會釀成更大的錯誤。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的長期存在,年輕干部更要錘煉黨性、涵養新風,把嚴的規矩立起來,把好的作風樹起來。從小事小節上嚴格要求自己,嚴格約束自己,注意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要扣好廉潔從政的“作風扣子”。
優良作風的養成,關鍵在“養成”二字。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件件具體事情做起。優良作風養成的過程,猶如竹子生長一般,要有“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云處尚虛心”的君子風骨。毛竹剛種下的那幾年,幾乎看不出它生長的痕跡,只在地下默默扎根。待到根系足夠發達、汲取了充足養分,便像被按下了“快進鍵”一樣,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拔節生長。我們常說,人生要厚積薄發,毛竹的生長過程,詮釋了優良作風養成的過程。毛竹這種由沉潛而勃發的成長智慧,值得年輕干部學習。養成優良作風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要與浮躁的心態作斗爭,也要與舒適享樂的行為作斗爭。優良作風的養成猶如攀登高峰,是一個自我不斷進取的過程。一個人要不斷進步,就要勇于攀登,用專注戰勝浮躁,以時間和心血搭建成長進步的階梯,以堅忍不拔的韌勁錘煉心志,方可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困苦。在錘煉優良作風上,年輕干部更要耐得住無人問津的寂寞,不焦慮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逃避困難逆境的打磨,沉下心、鉚足勁、踏實干。
“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是長期執政,黨內形形色色的作風問題越是突出,我們越是要加強作風教育和作風建設。”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抓作風問題這根弦松不得,一松就可能出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大問題。應該說,絕大多數年輕干部的作風是好的,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偉大實踐中,能夠以優良作風奮戰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條戰線,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在風雨中迅速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頑固性,特別是“四風”問題更是頑瘴痼疾。一個人今天作風好,并不敢保證明天作風同樣好;一個人今天沒有“四風”問題,并不敢保證自己身上明天也不會發生“四風”問題。年輕干部要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作風建設這根弦。要以正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涵養優良作風,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嚴管就是厚愛。嚴是愛寬是害。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準確把握年輕干部“四風”問題特點,從小事小節嚴起,當好“婆婆嘴”、常念“緊箍咒”,時常讓年輕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綜合施策推動年輕干部廉而有為、積極作為、放手敢為,在為民服務、推動發展中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在履職盡責中展現新風貌、新擔當、新作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書寫好青春年華。(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