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云南旅游的張先生跟隨“清廉云南地圖”微信小程序指引,前往楚雄彝族自治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姚安紀念館。“的確不虛此行,館里文物很多,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的清廉風骨。”張先生說。
今年1月,云南省紀委監委推出“清廉云南地圖”微信小程序,數字化整合全省廉潔文化資源,分設清廉地標、清廉單元、廉潔文化三項內容,收錄各州(市)廉潔文化陣地、場館等,通過地圖導航、線路推薦等功能,幫助各單位更好開展廉潔文化教育,讓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廉潔文化的浸潤熏陶。
自2月24日起,該省紀委監委微信公眾號每周一固定推出跟著“清廉云南地圖”游州(市)系列海報或視頻,分批推介廉潔文化資源,融廉于景、化廉入心。截至目前,共推送13個州(市)系列內容,小程序累計訪問量5.9萬人次,累計用戶2.95萬人。
云南省委自2023年部署開展新時代廉潔文化“強基行動”,統籌推進廉潔文化陣地建設,拓寬傳播渠道,強化紀法通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營造崇廉尚潔的良好氛圍。省紀委監委既豐富創新廉潔文化傳播方式載體,又立足職責督促宣傳、文旅、婦聯等部門抓好責任落實。省紀委監委駐省文化和旅游廳紀檢監察組督促省文化和旅游廳修改推出廉潔話劇《生死倒計時》,編排《清廉人家》《話廉政 送清風》等40余個廉潔劇目,結合展演展播,讓清廉之風吹進千家萬戶。
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聯合職能部門,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通過微視頻、主題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公眾對廉潔文化的參與度。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長征過武定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以實際行動播下了廉潔的種子……”“五一”節前,在武定縣白路鎮木高古村紅色教育基地,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認真聆聽紅軍長征過武定的故事。
作為革命老區縣,武定縣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及教育陣地。縣紀委監委與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聯合打造“紅廉路線”,串聯武定特別支部紀念碑、尖山鋪戰斗遺址等一批陣地,組織全縣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接受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廉潔基因。2024年以來,受教育黨員干部超1萬人次。
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監委深入挖掘非遺中蘊含的廉潔理念,組織專業團隊,走訪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并收集資料,結合專家學者研討,提煉具有代表性的廉潔文化內涵,運用白族大本曲、三道茶、扎染、木雕等,創作了一批非遺主題廉潔文化作品。
“我們還依托各地博物館、文化館、非遺傳承中心等場所,設立非遺廉潔文化展示專區,集中展示了260余件以廉潔為主題的非遺作品,推動實現非遺‘老手藝’與廉潔元素新表達的有機融合。”大理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
家風建設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也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開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活動,推進黨員干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筑牢拒腐防變家庭防線。祥云縣紀委監委組織全縣黨政“一把手”觀看庭院實景話劇《抉擇》,以警示教育提醒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管好配偶、親屬子女。會澤縣紀委監委深入剖析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例,梳理出違規宴請、收禮、異常收支等多個環節風險點,制作家風監督提醒卡,在“清風·家”等活動現場向黨員干部家屬發放。(勞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