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紀時評: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永遠不能丟

發布時間:2025-05-27 08:00:00   來源:云南法制報紀檢監察周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傳統美德我們理應繼承和弘揚,優良作風我們更要堅持和發揚,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的這首詩代代流傳,至今讀來仍然讓人動容。仿佛看到,烈日高照下,汗流浹背的農民在田間勞作的艱辛場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李紳留下這首千古名詩,想必不僅是感慨當時農民勞作的艱辛,而且更多的是在告誡讀者要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珍惜糧食,勤儉節約。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用艱辛勞動種出來的,粒粒都來之不易,豈能浪費?

中華民族從來都崇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諸葛亮有句名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既是修身的美德,也是生活的智慧。常言道,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清代的甘樹椿在《甘氏家訓》中教育他的后人,崇節儉、戒奢侈,居家之道也。然人之貧富不必盡同,必節省至如何程度而后謂之儉乎?此有扼要一義,則量入而出而已。譬如我之入款,歲有五百金,支出之數只以十分之九為限,務節省十分之一,以備意外之需,是之謂量入為出,能量入為出是之謂儉,古人有言,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我祖我父常以此兩言訓迪家人,愿汝等聰聽祖考之彝訓,世世守之,毋忘也。甘樹椿教導他的后人,可謂用心良苦,既講了崇節儉、戒奢侈的持家之道,又教會他們平時如何量入而出,勤儉節約。

奢則妄取茍取,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于人無求,于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光是過日子需要這樣做,更是人生的一種修煉,是一個人一生應該具備的美德。為什么說要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作為人生修養的美德?這個道理宋代的季元衡講得很清楚:“貪饕以招辱,不若儉而守廉。干請以犯義,不若儉而全節;侵牟以聚怨,不若儉而養心。放肆以逐欲,不若儉而安性。”就是說,一個人沒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氣神,就會氣節不保、廉潔失守,腐化墮落。

我們黨歷來強調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毛澤東曾嚴肅地說:“勤儉節約和反對浪費,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和優良傳統,什么時候都不能改變!”1934年1月23日,他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作《我們的經濟政策》報告中強調:“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應該使一切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告誡人們,為人民服務和貪污浪費是水火不能相容的,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反對貪污浪費,貪污是極大的犯罪,浪費同樣是極大的犯罪。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把艱苦奮斗概括為共產黨的政治本色。1939年5月1日,他在延安各界紀念“五一”群眾集會上作《國民精神總動員的政治方向》的報告時說,共產黨歷來提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種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1939年9月,他還專門題詞:“向光明大道前進,艱苦奮斗,勝利是屬于我們的。”把艱苦奮斗與共產黨爭取光明、爭取勝利聯系在一起,是對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高度概括。

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帶著“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的問題,到陜北尋求答案。斯諾看到,毛澤東住的窯洞很簡陋,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和戰士一樣的小米飯;周恩來睡的是土炕;朱德、彭德懷的生活和普通戰士一樣;紅軍大學學員的筆記本是用敵人的傳單翻過來做成的。在這樣艱苦條件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共產黨領導人卻夜以繼日地工作,紅軍的干部戰士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斯諾得出一個結論:共產黨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共產黨有這種精神,因此才有一種力量,一種熱情。“這些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共產黨才是照耀中國的紅星。

創業艱難百戰多,玉汝于成千百折。我們黨走過的百余年奮斗歷程,就是一部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光榮歷史!回首過去,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展望未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更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必須堅持以儉修身、以儉興業,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情”“要把艱苦奮斗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為新時代新征程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優良作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觀中國數千年王朝盛衰更替,有以謹身節用而安邦興國者,也有貪圖奢靡享樂而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也是一面鏡子,我們要從歷史中得到啟迪,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定力。經過長期艱苦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在,有些人認為再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就有些過時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縱觀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腐敗案例,這些腐化墮落的黨員、干部幾乎都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他們丟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追求生活享樂,由風及腐,一步步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教訓深刻,理應引以為戒呀!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堅持以小見嚴糾“四風”,剎住了一些曾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奢靡之風,攻克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使尚儉戒奢的良好風尚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追求,以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贏得了黨心民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新的征程上,更需要我們警惕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優良作風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