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屆圖博會的主題是“促進文明傳承發展,推動交流互鑒共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本文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悟。
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時的講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馬克思說,“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學者研理于經,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敗。”我反復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注重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我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說過:“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們要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們要堅持文明交流互鑒。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多姿多彩是人類文明的本色。正因為各國歷史、文化、制度不盡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023年8月22日,習近平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
中國積極致力于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加強國際人文交流,促進全球文明對話,注重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愿同各方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擔負起古典學研究的使命,為促進文明傳承發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2024年11月7日,習近平致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