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良縣積極探索紀檢監察監督與巡察監督、審計監督協調協同有效路徑,建立健全“紀巡審組”聯動機制,將紀檢監察“日常體檢”、巡察“政治體檢”、審計“經濟體檢”、組織“任用體檢”多方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紀巡審組”監督在力量整合、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成果運用、人事任免等各環節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協作聯動、深度融合,實現監督效能最大化。
“邊巡邊審”形成監督合力
2023年9月,宜良縣委第八輪巡察啟動并入駐,縣審計局審計組同時進駐。
進駐前,巡察組與審計組召開聯席工作會,雙方就被巡黨組織項目管理、財務管理廉政風險及經濟審計等開展深度會商,充分了解把握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事項和人員,推動巡察機構和審計機關加強協作,做到“同謀劃、同動員、同進駐、同辦公”。
巡察結束后,巡察組與審計組及時共享巡審成果、監督整改重點、移交問題線索和專項巡察報告,有力確保審有導向、巡有重點、懲有力度,實現“1+1>2”的疊加效應。
在開展第八輪對社區巡察的過程中,以“巡審聯動”方式同步進駐2個社區,共同發現問題99個、問題線索2件。
“邊巡邊移”深挖問題線索
2024年7月,宜良縣第十輪巡察第二巡察組巡察馬街鎮某村委會,在電話抽查務工費領取情況的過程中,發現該村委會存在以虛列部分領款人員名單、虛增部分務工費名義違規領取資金的問題。虛報誤工費,侵占的是集體的資金,最終損害的是群眾利益,巡察組迅速通過邊巡邊移方式將該問題線索移交至縣紀委監委。
經審查,該村委會總支書記王某某將虛報的務工費用于村委會伙食開支,在巡察結束前,王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這是宜良縣常態化運用邊巡邊移,充分釋放“紀巡聯動”工作效能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通過建立“邊巡邊移”工作機制,對違紀事實清楚、群眾反映強烈、可查性較高的問題線索,移交該縣紀委監委“加急”處理。對問題線索嚴格分類處置,堅持“邊巡邊移”,通過巡中查辦一批案件、挽回一批經濟損失、督辦一批民生實事。針對疑難復雜的問題,巡察辦積極組織巡察組與紀檢監察室對接,通過尋求業務指導和政策支持,多方研判會商,在補充完善佐證材料后移交縣紀委監委跟進處理,進一步提升問題線索的成案率。
“邊巡邊訓”運用巡察成果
巡察工作擔負著特殊使命,巡察干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宜良縣把巡察崗位作為選拔發現、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聚焦政治能力、注重實踐鍛煉,通過動態管理、及時更新、逐輪更新,逐步培養,不斷打造專精尖的巡察人才隊伍。
“每輪巡察啟動前,我們結合被巡察單位行業特征及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專業特長、年齡結構、任職經歷等因素,與縣委組織部協商在人才庫中科學選配人員。”宜良縣委巡察辦主任介紹,同時,建立由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等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的師資庫,每輪巡察前,對巡察干部開展綜合業務培訓,著力打造專精尖的巡察干部隊伍。
宜良縣建立《宜良縣巡察人才庫人員選配與管理辦法》制度,從選用、管理培訓、考核獎勵等6方面對人才庫人員管理作出明確規定,按照專業特長、崗位經歷等選配15名領導納入組長庫,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務審計、農業農村等213名干部納入巡察人才庫。(易盛芳 劉紅艷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