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號,滴滴吹,海鷗聽了展翅飛……”早春的清晨,硯山縣阿舍鄉壩心村委會大山腳村的幼兒園內響起了輕快的兒歌,操場上一個個可愛的身影在忙著晨練,隔著圍欄看著小孫女做操的梁大爺欣慰地笑了。
然而,兩年前這里還是一所荒廢的完全小學,墻皮剝落、茅草從生。改變的契機,還得從硯山縣開展“巡鄉帶村”說起。
2022年6月的一天,進駐阿舍鄉帶隊開展“巡鄉帶村”工作的第五巡察組巡察專員王玉春,在大山腳村的進村道路上偶遇了騎電動三輪車回來的梁大爺。
“大爺,您這是去哪里回來呢?”
“送我大孫女去鄉上的幼兒園。”
“那這距離可挺遠的啊,一來一回得花一個半鐘頭吧?”
“沒辦法啊,誰叫這附近沒有幼兒園呢,周邊幾個村寨的娃想要上幼兒園,都得到鄉上去!晴天還好,下雨天可真要命!兒子兒媳去外地打工,眼看著我小孫女也要到上幼兒園的年紀了,真不知我這把老骨頭還能折騰到什么時候……”梁大爺連聲嘆息,搖頭開著三輪車走了。
梁大爺走后,王玉春陷入了沉思。
在半個月前,巡察組在走訪中了解到,負責農村基礎設施相關建設項目的施工工人沒有落腳點,壩心村委會的大山腳村小組組長把荒廢的完全小學作為住宿用房,借給施工工人暫時居住。巡察組實地查看,發現施工工人在一樓教室里搭起床鋪,室門就快散架了,沒了玻璃的窗前掛著布簾子,冷風一吹“噗噗”作響。
一邊是年久失修設施損毀、發揮不出應有作用的舊校舍,一邊是心焦路途遙遠、接送艱難的幼兒家長,如果能夠把荒廢的完全小學利用起來,改建成一所幼兒園,不就能“廢物”利用了?
說干就干,當天晚上,巡察組召開組務會集思廣益,在共同商討研判后,巡察組將該問題形成立行立改件轉交壩心村黨總支和阿舍鄉黨委整改落實,并提出了整改建議。
壩心村黨總支將該問題列入重點整改內容,清退了暫時居住的施工工人;阿舍鄉黨委舉一反三、查缺補漏,向縣教育體育局提出申請,將大山腳村完全小學、巨美村委會完全小學等2個幼兒園改造項目納入“一老一小”民生保障項目的“大盤子”。
幾個月過后,大山腳村村頭設施完備、充滿童趣的幼兒園投入使用,學前教育功能輻射了周邊村寨。硯山縣教育體育局通過招投標將鄉村幼兒園教學外包,聘請了2名幼教到大山腳村幼兒園駐點教學,招收周邊村寨學齡前兒童48名,解決了壩興村委會下轄的壩興村一、二、三組和大山腳村小組等4個村寨學齡前兒童入學難的問題。
“‘一老一小’關乎民生、連著民心。”硯山縣巡察辦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老有頤養、幼有善育”的突出問題,做實做細巡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為留守老幼托起穩穩的幸福。 (硯山縣紀委監委 王敏超 羅萬芬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