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清言廉語|吾日三省吾身

發布時間:2025-02-26 09:09:55   來源:昆明市紀委監委

日前,云南省召開持續深化清廉云南建設暨全省正風肅紀警示教育大會,全體參會人員觀看了警示教育專題片《追問》。警示教育專題片圍繞六個典型案例展開六個方面的追問,廣大黨員干部應認真反思和警醒,從違紀違法案件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時刻反躬自省、克己修身,始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反觀自身、檢視不足、而后改之,歷來為世人推崇。《論語·學而》講“吾日三省吾身”,《論語·里仁》強調“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亢倉子·訓道篇》有云“君子檢身,常若有過”,《尚書·伊訓》告誡后人“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鬃诱J為“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孟子主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荀子倡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見,先賢多勤于內省、善于內省、勇于內省,時刻檢點自己之不足、及時糾正,不斷涵養自身德性。

常省吾身者,善察己之過也,所謂“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缎绿茣?middot;郭子儀傳》記載,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但他沒有居功自傲,而是始終保持謙遜和自省的態度,這使得他在復雜的政治和軍事環境中保持高位并贏得帝王的信任,達到了“功高主不疑,權重人不忌”的境界?!额伿霞矣?middot;序致篇》中記載:“夜覺曉非,今悔昨失。”早晨有過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錯了事,今天則應悔改。顏之推認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關鍵是要經常反省、檢查自己,從而改正過失,糾正錯誤,防止小毛病轉化成大問題。

不省吾身者,不知己之拙也,所謂“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楚漢相爭時期,項羽驕傲自大,認為自己天下無敵,自稱“力拔山兮氣蓋世”,剛愎自用,聽不進謀士的意見建議,這種自滿和不自省的態度,為其被劉邦圍困垓下埋下了伏筆,最終丟掉了江山,自刎烏江。關羽矜高自傲,過于自信,輕視東吳的威脅,甚至在孫權提出聯姻時,傲慢地表示:“虎女焉能配犬子”,為其荊州失守埋下了隱患,最終落得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下場。

“行年五十,當知四十九年之非。”謝覺哉60歲生日時,在《六十自訟》中寫道,那么行年六十,也應該設法彌補五十九年以前的缺點;“年過八一,寡過未解,東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須痛改前非,力圖挽救,戒驕戒躁,毋怠毋荒,謹銘。”吳玉章在81歲生日時寫下《自省座右銘》……自省是一個常態課題、終身課題,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檢身若不及”的自覺、“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的坦蕩及“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克己精神,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斷修正錯誤、完善自我。(晉寧區紀委監委  胡鳳梅 || 責任編輯  田源)